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膠片時代的遠去 柯達謝幕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1日 12: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雨果》中,情竇初開的兩人在銀幕前享受著梅裏愛的如夢光影。雖然膠片即將被取代是個不爭的事實,但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不會殺死真正的迷影精神。

  本報訊 (記者楊林)今年奧斯卡結果被議論最多的便是懷舊和致敬,《藝術家》是1929年《翼》(wings)以來首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默片。《藝術家》由法國導演拍攝,懷的是默片的舊,致敬的是上世紀20年代的好萊塢;提名最多的《雨果》(如圖)由美國導演拍攝,懷的是早期電影的舊,致敬的是法國導演梅裏愛。更巧的是,今年頒獎劇院的“柯達”二字被拿掉,柯達的沒落預示著膠片時代將遠去。

  柯達的謝幕 膠片逝去

  《藝術家》大獲全勝,陰謀論者會點出善用公關手段的韋恩斯坦發行公司,就是該公司的運作,去年的《社交網絡》輸給《國王的演講》,2003年《芝加哥》會贏《鋼琴師》,1999年好評不斷的《拯救大兵瑞恩》會輸給《莎翁情史》。美國《綜藝》稱,哈維韋恩斯坦無疑是這個夜晚最得意的人,他統治的韋恩斯坦公司一共拿到9座獎盃,重復了2011年《國王的演講》帶來的輝煌。雖然學院一直中意有關電影的電影,但一部法國人拍攝的默片能橫掃奧斯卡算得上是不大不小的奇跡。上一次默片拿獎還是83年前,1929年默片《翼》拿到首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影評人magasa在微博表示,“且不提韋恩斯坦高級的推銷術,《藝術家》擊中了好萊塢的軟肋。電影産業由技術高度驅動,更新換代殘酷無情,每個轉型節點都有人丟掉飯碗……這樣的大轉型歷史上有四五次,而今是數字化和3D化來臨,好萊塢也希望這次轉型能像片中暗示那樣,有個童話般的結局。”有網友表示,《藝術家》的獲獎和柯達的謝幕,是巧合也是必然。確實,今年頒獎的劇院“柯達”二字被摘,這家為電影提供膠片的公司提出破産保護,預示著膠片時代真的是要遠去了,2013年底膠片電影將退出美國主流院線,即使在中國,數字放映的比例也達到了八成。

  數字攝影再獲鼓勵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最佳攝影獎給了《雨果》,該片全部採用數字3D拍攝。而攝影工會獎上獲勝的《生命之樹》則採用膠片拍攝,而且大量使用自然光。這是2009年《阿凡達》之後第二個用全數字攝影獲得該獎的數字3D電影。影評人magasa指出,《阿凡達》當年也是在攝影工會獎上輸給了《白絲帶》,他對此“解讀”道:“攝影師共同體還在挽留膠片時代,但整個行業共同體已迫不及待地擁抱數字時代了。”

  除了馬丁斯科塞斯在《雨果》上初嘗數字3D的奇妙,另一位堅持膠片拍攝的名導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也開始動搖,他導演的《戰馬》雖依舊用膠片拍攝,但後期剪輯首次採用數字格式。至於像大衛芬奇這樣的好萊塢中生代更是熱衷於數字拍攝,從《社交網絡》到今年的《龍文身的女孩》,芬奇對數字拍攝越來越有心得。

  好萊塢報道者也指出,《藝術家》中暗喻了新技術革新帶來的恐懼似乎更符合這個時代,或許很多老的工會會員也感受到了這種不舒服。而學院給《雨果》五個獎項也頗具冒險色彩,馬丁本人就是老一輩電影人,矛盾的是,他卻用了這麼多新技術去懷念默片時代。

熱詞:

  • 柯達
  • 藝術家
  • 雨果
  • 膠片電影
  • 拍攝
  • 謝幕
  • 好萊塢
  • 社交網絡
  • 影評人
  • 莎翁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