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預防假冒“官員”詐騙須剛性制度發力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9日 1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謊稱自己是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幹部司司長,能夠辦理煤礦擴建等手續,琚正月先後詐騙3名老闆共計3400萬餘元。(2月25日《北京晨報》)

  近年來,頭頂“專家”、“官員”稱號而到處招搖撞騙的事例似乎屢見不鮮,騙子們用以行走江湖的“騙術”可謂是“屢試不爽”。當然,筆者不是幸災樂禍,而是在思考,在“前車之鑒”的不斷提醒下,為什麼還是屢屢有人“上套”,是“受害人”真的傻到天真的地步,還是騙子的招術精明得讓我們看不清?

  筆者竊以為不應該用世俗的眼光僅僅譴責騙子行徑、嘲笑受騙者“活該”,而須完善制度,轉變“權力思維”觀念,把“騙子扮官行騙屢屢得手”作為一把鑰匙,打開受騙者複雜的心理“暗箱”,讓“冒充官員行騙”這樣的荒唐事不再上演。

  “利令智昏”現實推動。古語有雲“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有一個成本計算問題。上述案例中的當事人之所以甘心將大量的錢財拱手讓與“騙子官員”,無非是為了用“最低的成本”謀求“最大的利益”。俗語説“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在巨大利益面前,受騙當事人早已經將視線重點放在“期望價值”這個結果上,至於取得的過程在所不問,自然也就放鬆了警惕,給“假冒官員”有了可乘之機。

  “權力尋租”缺少監督。按制度和程序辦事,本應是很明了的原則,在現實中,卻往往會走樣。原因就在於少數領導幹部將手頭的權力變為私器,不僅自己能用,親戚朋友都能借用。而監督機制的不完善,使得部分官員手中的權力可以不受約束。在這種社會潛規則的掩護下,受騙當事人生怕自己吃虧,也就增加了騙子拋出“噱頭”的可信性,騙子們自然可以放心大膽地行騙。

熱詞:

  • 關係
  • 詐騙
  • 官員
  • 權力尋租
  • 制度建設
  • 發力
  • 騙子
  • 人際關係
  • 找關係
  • 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