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Web2.0時代網民"知溝"研究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9日 1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1年度“人民網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今日揭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11所學校的78篇論文和10件作品獲獎。廈門大學倪瑋、張楠的論文《Web2.0時代網民"知溝"研究》獲得三等獎,以下是論文全文:

  摘要

  “知溝”理論指出在傳統媒體時代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人在獲取信息和增長知識方面的差距。隨著Web2.0時代的到來,新媒體使得公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樣化、便捷化,同時為公民即時發佈信息提供了平臺。那麼,信息渠道的開放性是否顛覆了社會經濟地位造成的信息和知識的差距,“知溝”理論是否依舊適用?本文研究新浪網“關注解救被拐乞討兒童”專題報道中網民對新聞的即時評論,採用內容分析法,對200條網民即時評論的地域、發佈評論的平臺、時間以及評論的內容進行分析,探討“知溝”理論在此次事件中的適用情況。

  關鍵詞 Web2.0 “知溝”理論 網民即時評論

  一、導言

  2011年1月17日,于建嶸教授在微博上轉發尋子帖,引發了公眾對被拐兒童的極大關注,一場“關注解救被拐乞討兒童”的運動在微博上開展起來。新浪網站對“解救乞討兒童”運動進行了專題新聞報道(1),並引發了超過9000條的網民評論。

  參與評論的網民的地域分佈、評論發佈平臺和內容、做出評論的速度存在著差異。喻國明在分析“周久耕天價煙”事例時指出,網民的地域分佈與當地經濟文化水平和互聯網普及率存在較大關聯度,“知溝”理論得到驗證。(2)“知溝”理論既可以從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人獲取信息的速度中反映出來,又體現在兩群差異群體的知識差距。(3)那麼,在這次網民新聞評論中,公民參與度是否隨著地域的不同而存在差距?不同地域的網民之間是否仍存在著“知溝”,如果存在,又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通過等距抽樣方法抽取200條網民評論,對其地域、發佈評論的平臺(手機、傳統網絡等)、評論的速度以及評論的質量進行編碼,討論地域是否制約網民參與新聞事件的速度和評論的質量,即“知溝”理論在這次事件中的適用情況。同時,本次研究對探討Web2.0時代的公民參與差異也有著一定的意義。

  二、文獻綜述

  (一)Web2.0時代與公民打拐運動

  微博是Web2.0時代的代表之一。Web2.0是在web1.0的服務基礎上,將互聯網用戶從信息接受者轉變為信息製造者和傳播者,從受眾轉變成主體,從單個個體轉向社群的新型互聯網服務模式。Web2.0體現著微應用──每個小眾可以自由、個性地表達自己的微內容,播客、博客、拍客、維客、標簽等都是Web2.0時代的媒介表現形式。(4)微博發帖的即時性、傳播的嵌套性、內容的關聯性,反映著Web2.0時代網絡傳播的特點,同時,也為公民新聞(5)提供了實踐的平臺。

熱詞:

  • 網民
  • 知溝
  • 拍客
  • 時代網絡
  • 微博
  • 中國傳媒
  • 適用情況
  • 公民參與
  • 博客
  • 中央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