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數字化”可否點中文山會海的“死穴”?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9日 17: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江蘇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根據廣東省委、省政府要求,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近日發出《關於進一步精簡文件、會議的意見》,就力戒形式主義、克服繁文縟節,進一步精簡文件、會議有關工作提出意見。(2月27日《南方日報》)

  文山會海廣為社會詬病。針對這一頑疾,近些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推出了不少整治措施,但收效依然不能讓人滿意,更多的時候是“整頓像陣風,過後又落空”。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這次廣東治理文山會海實行的是“數字化”:規定省委、省政府一年發文一般不超過多少個;每個文件的封頂字數是多少;全省性工作會議的參會人數與會期也都有明確的量化。這樣“數字化”的規定,不僅讓公眾看到了整治的“剛性”,也便於各級各部門遵照執行,應當説是個不小的進步。

  但仔細閱讀這份《意見》,依然會發現一些漏洞。一方面,文件中多用“一般不”、“原則上”、“除……外”等措詞,一項規定不能對所有事件、所有人予以約束,其實際意義必將打折扣。另一方面,缺乏相應的懲罰和約束措施。誰來保證這些規定的落實,違反這些規定又會受到怎樣的處罰,《意見》中僅僅提到:“各地各部門要嚴格執行本意見,並結合實際制定具體辦法,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取得實效”。缺乏問責的規定,在執行中難免走樣變調。

  這些漏洞僅僅是筆者在《意見》中挑刺。早在1964年,中央就提出“任務多、會議多、文件多、表報多”和“精簡會議和文件問題”。近半個世紀了,為何文山會海始終難以走出治理“怪圈”?這恐怕就不是“數字化”整治就能回答的問題。應當説,不論是“無會周”、“無會月”,還是“數字化”發文,這些各地創新的治理舉措,都非長效機制,實施效果受限于領導變更、上級機關等多種因素,短期施行易、長期堅持難。

  也是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意識到“文山會海”給政府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福特總統的提議下,國會專門成立了一個關於聯邦政府文書工作的調查委員會。這一調查委員會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聯邦的文書工作花費了每年大約1000億美元,每位公民每年為此支出500美元。在社會輿論的巨大壓力下,1980年,卡特總統簽署了《文書削減法案》,從此在美國文山會海難覓蹤影。追求“法治”和側重“人治”的不同做法,導致了截然不同的治理效果,值得我們深思。筆者認為,與實行“數字化”治理相比,經過這麼多年的實踐,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法定程序,將“文山會海”治理成果法律化,最終建立起符合時代發展的會議制度和發文制度,這才真正點中了文山會海的“死穴”。

  (來源:中國江蘇網)

熱詞:

  • 文山會海
  • 意見
  • 死穴
  • 數字化
  • 1980年
  • 無會月
  • 無會周
  • 怪圈
  • 南方日報
  • 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