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有必要厘清職業“跑老件”罪與非罪的界限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9日 14: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去年被拍出2.2億元天價的“漢代玉凳”,近來成了輿論熱點。江蘇邳州一趙姓老闆承認,所謂的“漢代玉凳”是經他手由明代材料組裝所成。業內人士稱,倣古玉器行業在邳州“暗流涌動”,“漢代玉凳”之所以能夠亂真,是一些職業“跑老件”的人、鑒定專家、拍賣公司聯手推波助瀾所致,已形成了穩定利益鏈條。

  天價“漢代玉凳”確係贗品,對於這樣的結果公眾並不吃驚。畢竟,單從“漢代古人是席地而坐,凳子還沒發明”的歷史常識來看,所謂“漢代玉凳”就已然露出馬腳,被嘲“作假不專業”。不過,與漢代玉凳的證偽相比,業內人士曝出的“跑老件”更值得關注和反思。

  所謂“跑老件”,就是在銷售倣古玉器時,竭力讓買家相信這是古玉器,以此獲取暴利。據介紹,邳州倣漢代玉器全國知名,技術和工藝水平完全能以假亂真。“跑老件”者在邳州收到做工精良的玉器後,經過做舊處理,拿到古玩市場,價格就會翻好幾個跟頭。

  “跑老件”盛行,跟收藏界的“潛規則”不無關係。一直以來,不打假、不三包、出售贗品不算騙,這是古玩市場一項行規。收藏有風險,入行需謹慎,能否購得真品,全憑買家的鑒賞能力。甚至在一些店家看來,玩古玩的樂趣就在於真假難辨。基於這種行規和慣例,“出售贗品不為過,只怪買家不識貨”的觀念十分普遍。

  然而,以假充真“跑老件”已超越了“收藏有風險”的遊戲規則,而觸發了相關法律。“跑老件”的賣家及一些鑒定專家、拍賣公司在明知古玩係仿製的情況下,通過虛構事實、作假鑒定、贗品當真品拍賣等方式,以假充真,欺騙買家,使其誤以為是真品而買下,從而非法獲取暴利。這種行為涉嫌詐騙罪,侵害了他人的權益,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理應受到法律嚴懲。

  因此,鋻於古玩難以鑒定的特性,有必要厘清罪與非罪的界限。需要追究刑責的“跑老件”,必須是當事人實施了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欺詐行為,而這種欺詐行為使對方産生了錯誤認識。對於賣方以為是真品,主觀上無欺詐故意,或雙方因能力所限無法鑒定真偽,而買家又自願購買等情形,並不適用於法律,可依行規行約處理。唯有妥善處理好這場法律與行規的博弈,才能在打擊惡意欺詐、維護買家權益的基礎上,規範古玩收藏市場健康發展。張楓逸

熱詞:

  • 跑老件
  • 罪與非罪
  • 漢代玉凳
  • 買家
  • 贗品
  • 潛規則
  • 拍賣公司
  • 倣古
  • 詐騙罪
  • 惡意欺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