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龍年閒話“龍抬頭”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20: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趙柒斤

  龍年正月,“龍”在中國大地可謂忙得夠嗆。説龍、畫龍、寫龍、舞龍、觀龍等活動絡繹不絕。曾聽人説,只有過了“二月二,龍抬頭”,“龍”才能“休息”。那麼,“龍抬頭”是什麼意思呢?又是從哪個朝代開始出現的呢?帶著這些疑問,我諮詢過許多“老龍迷”,他們的説法也不一致。有人認為,“龍抬頭”是為沒有任何節日的農曆二月專設的。起初,我對此將信將疑。最近,特意翻閱了幾本關於年節風俗的書,我的“問號”消除了。

  《唐書 李泌傳》記載,唐中葉以前,春天只有三個節日──正月九、正月晦(三十日)和三月上已節,二月沒節日。唐德宗時,李泌上書,廢正月晦,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以示務本。德宗贊成,便於貞元五年(公元789年)下昭以正月初九、二月朔和三月上已合稱三令節。《帝京景物略》卷二謂:“二月二龍抬頭,煎元旦祭余餅、熏床炕,曰‘熏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中和節後,春天就到了,草木復生,各種蟲子也甦醒復活,在此之前,人們引龍回。

  看到這,我忽然覺得唐德宗李適頒昭設“龍抬頭”這個節,表面看是為“龍王爺”過節,實則是重視農業生産的行為。中國人對龍的崇拜和信仰歷史悠久,從發掘的古墓中,我們可以發現,商周時期“龍”的形象就已五花八門,唐宋佛教傳入以後又出現了“龍王”。山東一些地方至今還過“春龍節”──用灶煙在地上畫一條龍,俗稱引錢龍。而“引龍回”有兩個目的:一是把龍請回來,興雲播雨,祈求農業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回來了。百蟲迫於其威只好躲起來,這對人體健康、農作物生長都是有益的。而江浙一帶民間在農曆二月二日,往往用麵粉制壽桃、五畜等,蒸熟後插在竹籤上。晚上再插在田間地頭、墳地,以供百蟲之神的“龍”和逝去的祖先食用,祈求“龍王爺”和祖先幫著驅趕蟲災。更重要的是,祈求“龍王爺”賜個風調雨順之年,以保農業豐收。而我國西南一些少數民族對“龍抬頭”這個節日更加重視。侗族在這天往往以戶為單位,請親友在野外會餐,企盼豐年。不過侗族的“接龍”實際上是“接犀牛”,認為犀牛是龍的象徵。過節時,人們牽著小牛引誘犀牛進村,然後殺小牛祭龍,分食牛肉,各家吃酒時,邊飲邊劃“玉龍歸位拳”、唱“玉龍歸位歌”,最後把牛角埋在犀牛塘下,標誌“龍歸位”……

  如果説大自然是一本變幻莫測的天書,那麼我覺得在農耕文明時期,祖先們設立和制定的每一個傳統節日和民間風俗就是應對變化無常大自然的“兵書”,雖然其中不乏迷信色彩,但每種風俗又充滿了天人合一的樸素道理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隨意翻開古代的“龍抬頭”,我便看見眼前流過的潺潺流水,柔若無骨卻又堅韌無比……

熱詞:

  • 龍抬頭
  • 唐宋佛教
  • 春龍節
  • 龍王
  • 兵書
  • 接龍
  • 問號
  • 百蟲
  • 龍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