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昆明市尋甸縣積極應對旱情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17: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雲南網社會頻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到了,這就是乾涸的花溝水庫。”23日16時,沿著塵土飛揚的顛簸窄路,我們的車徑直開到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河口鎮北大營的花溝水庫。停下車後,要不是隨行的河口鎮紀委書記張勇軍介紹,大家怎麼也不相信由於3年連旱,昔日波光粼粼、風光如畫的水面早已不存在,演變成一片長滿荒草,村民可以放牧牛羊的“牧場”。

  走進河口鎮水冒天村委會緊風口村民小組,眼前的一切讓我們變得沉重起來。擰開每家的水龍頭,滴水沒有。隨處可見的水窖裏,只有很少量的蓄水。家家戶戶房前用於收集雨水的水槽成了擺設。

  “從來沒有見過,去年乾旱就沒有收成啦。今年又幹成這個樣,怎麼種得下包谷。”82歲的李桂珍奶奶老淚縱橫。冒天村委會黨支書記李石存坦言,“水窖每家都有,但不一定有水。冒天村70%的土地屬於喀斯特地貌,留不住水。我們組織車輛送水,只能保證一人一桶水。”

  面對前所未有的缺水嚴峻形勢,為做好抗大旱、促春耕、保民生等工作,尋甸縣各級黨委政府全力以赴深入一線、靠前指揮,指導幫助對口挂鉤的鄉鎮全面開展抗旱救災。按照“先保人飲,再保生産”的思路,動員廣大幹部群眾,採取摸底排查、節約用水、尋找水源、籌資拉水、發動村民自救等措施,共渡旱災難關。

  為抗禦旱情,尋甸縣要求各鄉對轄區內各自然村、各居民點生産生活用水,按照前一階段抗旱工作確定的“一鎮一策”“一村一策”的供水保障方案,再次對轄區內地表水、地下水進行統籌調度;實行鄉(鎮)領導幹部包村組的辦法,逐級抓好落實,確保抗旱救災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積極引導發動老百姓採取人背馬馱或集中拉水的方式增加小水池、小水窖蓄水;要求各鄉(鎮)建立了15人左右的抗旱服務隊、抗旱送水小分隊,分批、分時段輪流送水進村;對原有水源點斷流的,積極尋找替代水源,架設人飲管道。對無替代水源點的村莊,採取拉水措施,盡力解決群眾飲水問題。同時,優先保障學校和弱勢群體用水。號召群眾自己多想辦法努力克服眼前的困難,通過各種方法來保障用水;學校開學後集鎮實行限制供水,要求送水首要考慮的對象放在學校和弱勢群體諸如老年人和身殘者上。

  在功山鎮舉辦的昆明市2012年“春風行動”暨“抗旱救災送崗位”招聘現場,手持6張企業的招聘簡章、從未外出打過工的彎地山村村民舒心全難過地説“旱成這樣,種不出莊稼,只好外出打工了”。對此,尋甸縣早預見、早謀劃,因地制宜調整農村産業結構,引導老百姓儘量種植耐旱作物。按照“大春損失晚秋補、種植業損失畜牧業補、農業損失非農業補、災區損失非災區補”的要求,該縣積極組織老百姓開展生産自救,特別是河口、雞街、七星、功山等烤煙種植任務重的鄉鎮,積極推廣抗旱新技術,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

  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投入3.8萬人抗旱,累計投入各級抗旱資金964.5萬元,臨時解決了8.921萬人;6.41萬頭(只)大牲畜飲水困難,各項抗旱措施正在積極實施當中。

  記者 余紅(雲南日報)

熱詞:

  • 尋甸縣
  • 旱情
  • 抗旱救災
  • 水窖
  • 學校
  • 蓄水
  • 水庫
  • 水源點
  • 河口鎮
  • 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