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生命之樹》:關於生命的呢喃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14: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記者周昭)《生命之樹》(劇照見上圖)是導演泰倫斯馬力克2011年的力作,曾摘走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大獎。在第84屆奧斯卡獎中它入圍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攝影三大獎項。這不是一部故事性很強的影片,它像一首呢喃著的生命之河,以一個家庭的似水流年探討生命的意義。

  故事從悲傷開始

  故事從悲傷開始,家庭裏的一個兒子死去了,然後倒敘。“我們是怎麼開始相愛的呢?”微風吹過的草地,她和他愜意地躺著看天空,然後是婚禮,然後懷孕。女人生下第一個兒子。兒子慢慢長大,爸爸和媽媽用滿滿的愛包圍著他。看他的小手學會握拳,看他柔嫩的腳丫學會走路。二兒子、三兒子陸續出生,對於接踵而來的弟弟們,穿著背帶褲的哥哥傑克表現出了天生的嫉妒。

  教育孩子不容易

  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過後,多數的家庭都會面臨同樣的情況——父母對於教育孩子的態度不統一。媽媽希望孩子能夠自然地享受生命,對於屈辱與逆境學會忍受。父親則通過自己在社會生活的遭遇總結經驗,希望兒子堅韌,有進取的信念,能夠成為富人主宰自己的生命。

  父親在家裏日漸顯出權威與強勢,他對兒子們的要求非常嚴厲:要兒子尊稱父親為“SIR”,吃飯要擺好餐巾,要絕對地尊重父母的權威……但是兒子們都在成長,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思想:“為什麼他要我們不可以把手放在桌子上,他自己卻可以那麼做?”“為什麼他可以隨意侮辱我們?”傑克的疑問越來越多。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觀念中,傑克對生活産生質疑。

  生命之所以如樹,是因為所有的人都在成長和探索中。做父親亦是他人生領域裏的第一次嘗試,所以他亦在生活的顛簸中思索——失業的尷尬,在外遇到的挫敗,讓他思考:“也許,我對你們太過嚴格了。”父親在自己的挫敗中反思,一直在內心反抗父親的兒子則抱著父親説:“其實,我更像你,不像媽媽。”

  整部電影沒有多麼宏大的場景與故事,但導演在敘事中穿插了一系列微觀的鏡頭,放大著自然裏、生命中讓人感動的瞬間。

  評價:有望衝擊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在即將揭曉的第84屆奧斯卡獎中,《生命之樹》有三項提名。喜愛這部影片的人稱讚它鏡頭的美感和細膩,只有少量的臺詞,演員基本就是一家五口而已,但在130分鐘內讓人看到了不少生命中能夠産生共鳴的意趣。而不喜歡它的人則認為它做作且冗長。

  布拉德皮特這次飾演的父親是一個在現實生活中屢遭挫折、望子成龍的父親。他並不擅長與孩子溝通,他的教育概念以“無條件服從”為主導。對於這個角色的刻畫,皮特似乎並不夠得心應手,整個人物基本依靠全片為數不多的幾個矛盾激烈的場景來樹立。

  至於最佳影片的獎項,《生命之樹》雖然入圍,但明顯不是奧斯卡獎的“菜”。他那有爭議的、不知到底是否存在的“意識流”,並不比《雨果》和《藝術家》來得有新意。倒是最佳導演獎可以一搏。在目前的5個候選人中,泰倫斯馬力克的《生命之樹》應該説在電影語言上最具有個人特色,雖然奧斯卡獎一向不愛文藝范兒的導演,但在之前被稱為“風向標”的幾個評獎中,泰倫斯馬力克也拿下了幾個影評人獎中的最佳導演獎,因此,在即將揭曉的奧斯卡獎上,最佳導演獎應該是《生命之樹》最有希望的一個獎項了。

熱詞:

  • 生命之樹
  • 生命的意義
  • 奧斯卡獎
  • 最佳導演獎
  • sir
  • 意識流
  • 風向標
  • 雨果
  • 藝術家
  • 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