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烏蒙山區的“聯合黨支部”:強村帶弱村 共走致富路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7日 11: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貴陽2月25日電(記者李勁峰、周芙蓉)兩個行政村共建一個黨支部?記者23日在地處烏蒙山區的貴州省威寧縣採訪時,便遇上了這樣一件新鮮事:聯合黨支部。

  在前往威寧縣草海鎮陜橋村的道路兩旁,各類種植西瓜、草莓和蔬菜的大棚林立,小青瓦白灰墻的黔西北民居錯落有致,村公所外“講黨性、比奉獻、樹形象、促發展”的藍底白字格外顯眼,整個村寨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兩年前,這個村卻是另一番面貌。

  原陜橋村支書魏明奎説,過去村民收入僅靠種地和外出打工,道路也是“晴通雨阻”,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僅2500元。村裏黨員數量少,年齡整體偏大,文化相對較低,“別説&&致富,就連黨支部會議,人都難到齊”。

  陜橋村的蛻變始於2010年8月。在上級的安排下,陜橋村支部與鄰近的鴨子塘村支部按照“強村帶弱村”進行合併,按陜橋村公所所在的村民組地名命名,成立南屯聯合黨支部,支部書記由鴨子塘村支書張立憲擔任,魏明奎任副支書。

  “共建聯合支部並不是一時興起,鴨子塘和陜橋兩村毗鄰,鴨子塘黨員多、發展思路較廣,支部在群眾中有威信,當時陜橋村不少村民有困難和糾紛,就直接找鴨子塘村支部幫忙。”張立憲説。

  聯合黨支部成立後,支部工作並非僅是將兩村黨員組織一起開會那麼簡單。張立憲“新官上任”第一天,陜橋村就有14起涉及山林、低保、用電等問題的糾紛需要處理。如何幫助陜橋村儘快脫貧,也是聯合黨支部急需解決的頭等大事。

  根據鴨子塘村的發展經驗,聯合支部發動黨員四處找項目,最終引進一家外地蔬菜種植企業進駐陜橋村。支部給企業開出了“零地租”的優惠,只提出一項要求:允許村民隨同學習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聯合支部還通過黨員大會,倡導黨員&&建大棚、種蔬菜。魏明奎説,在黨員的示範下,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和實驗,如今僅陜橋村村民就搭起100多個蔬菜大棚,村裏新成立的專業合作社,還引進企業建起配套的蔬菜保鮮冷庫。

  此外,南屯聯合黨支部還對79名黨員實行黨員年初承諾和年底評議制,做到黨員個個有任務、人人有指標。陜橋村建林組的64歲老黨員陳衛忠,在今年初的黨員大會上公開承諾,帶領群眾修好一條200米的串戶路。

  在聯合黨支部的帶領下,鴨子塘和陜橋兩村群眾爭相發展各類特色養殖、交通運輸、建築施工等産業,鴨子塘村民去年人均收入就超過4000多元,而一直遠遠落後的陜橋村,也達到3800元。

  貧困的陜橋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黨群關係也更近了。記者23日上午10時在支書張立憲辦公室採訪時,遇上帶著丈夫死亡證明來辦事的陜橋村婦女孟巧英。除申請救助外,60歲的孟巧英心裏還裝著一件事來找支書商量。她家唯一的兒子想外出打工,但又不放心她一個人在家,想聽下支書的主意。

  孟巧英説:“家裏有困難,村上都給幫忙,找支書出主意心裏頭更踏實些。”

  “當聯合支部支書,要管原本兩個村的事,一開始媳婦就反對我當這個聯合支部支書。她説其他幹部捧的是鐵飯碗,而我的是‘貼飯碗’,賺不到錢還得往裏貼錢。”張立憲掏出心裏話,當村支書圖的不是錢,“群眾有事會主動來找我,這種信任讓我很有成就感。”

熱詞:

  • 黨支部
  • 陜橋村
  • 強村
  • 烏蒙山區
  • 致富路
  • 村黨員
  • 張立憲
  • 新官上任
  • 村支部
  • 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