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雷鋒精神永不過時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6日 12: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陜西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雷鋒,一個在中國乃至世界家喻戶曉的名字。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從此,“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浪潮就奔騰在神州大地,奔騰在人們的心坎上。

  雷鋒精神誕生於一個轟轟烈烈的年代,至今已有近半個世紀,滄海橫流,時代變遷,“雷鋒”這個名字仍然燦爛,照耀著人們的心靈。雷鋒沒有隨著一個時代的遠去而遠離,他始終站在我們的身後,用他清澈的笑容詮釋著什麼叫純真與善良,彰顯著什麼是愛與奉獻!

  有人説,“雷鋒精神在當今社會還值得提倡嗎?還是根本就是與人性相背離的一個虛偽套索?”這種説法顯然失之偏頗,也是站不住腳的。

  人性是指人與其他動物在本性方面的區別。人性有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也有對邪惡醜陋事物的排斥。人性有善惡兩重性,故人性是個非常複雜的綜合體。

  美好的人性,是數千年人類文明演進的根基。孔子説“仁者,人也,親親為大”。孔子對於儒家人性論乃至於儒家文化的開創性貢獻,就是他對人的道德性的發現與首肯,這主要體現在他的仁學思想中。他洞悉導致人與人之間不和諧的種種負面因素,故從人的情感和心理層面發現人性中諸多與“和”相通的積極因子,不遺餘力地倡導“仁”的思想觀念,用“仁”中之大愛和至親因素推崇社會道德修養,從而成為數千年來華夏子孫都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人生的最高追求。

  雷鋒精神的核心也正體現了“仁者愛人”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我們從雷鋒生前的照片上,可以看到他那充實、燦爛的微笑,從他的微笑中,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體會到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快樂。雷鋒幫助了別人、溫暖了他人,也快樂了自己。雷鋒之所以成為人們心目中最可愛的人,是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體現了人性的純真與善良,在他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個大寫的“人”,還是美好的“人”,是一個把“仁愛”弘揚光大到一定境界的人。雷鋒精神的實質,就是愛,愛別人、愛生活、愛工作、愛自己。

  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表明,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都需要而且永遠都需要“愛”,渴望“愛”。“愛”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精神講究時空觀,某一種理念,它的內涵隨著時代發展會擴展,會發揚光大。所以,雷鋒精神永遠閃耀著人性的光芒,它是永恒的、不會過時的。

  也正因為此,“活雷鋒”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在我們身邊,走進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他們中有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的王順友;有30年如一日,像女兒一樣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的林秀貞;有“雷鋒傳人”郭明義……他們以自己的行動,實實在在詮釋著雷鋒精神的時代氣息,給人欣慰、溫暖、觸動,令人感動、動容、鼓舞!

  當然,“小悅悅”事件擊中了社會之痛,激發了人們對道德和愛心的思考;七旬老人摔倒街頭無人扶、孕婦公交車上無人讓座突然昏厥,以及一些黨員幹部以權謀私等醜陋現象,讓人痛感雷鋒精神的缺失,更加呼喚著“雷鋒精神”的回歸。

  因此,越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越是文化繁榮、思想多元,越是需要一種精神來洗禮、需要一種力量來牽引、需要一種道德來規範。我們有理由相信,雷鋒精神仍將伴隨著中國人民,前進在振興中華、全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小康社會的大道上!

熱詞:

  • 雷鋒精神
  • 雷鋒
  • 精神世界
  • 人民日報
  • 仁者愛人
  • 思想多元
  • 孕婦
  • 價值追求
  • 奔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