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不能讓農民工陷入文化沙漠(時事點評)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6日 02: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前不久召開的福建省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推進海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成為熱議的話題,尤其是弱勢群體的文化需求成為委員們關注的焦點。有的委員建議,設立農民工文化專項經費,把豐富農民工文化生活納入公共服務範疇。

  長期以來,談到文化發展繁榮,政府往往把目光放在文化改革創新、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産業壯大上,公眾也認為文化享受、文化消費、文化創造仿佛都是“文化人”的事,常把文化弱勢群體,比如農民、城市低收入居民、殘疾人、外來務工人員等排斥在外。去年11月《人民日報》的一次專題調查結果讓人備感沉重:八成進城農民工的業餘生活是“睡覺”和“閒聊”,一本書都沒有的農民工佔四成,大部分農民工文化生活呈現“孤島化”、“邊緣化”、“沙漠化”,有些人甚至打架、賭博、涉黃。

  對於弱勢群體,過去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把關注點放在“生活低保”上。如果説“生活低保”解決了他們吃飽穿暖等基本生活保障的話,那麼,筆者認為,很有必要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文化低保”。2006年文化部在《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就提出,要構建為最廣大的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最低文化生活保障線”。《綱要》首次對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殘疾人、老年人和農民工等群體的文化生活需求,提出具體的規劃。去年,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再次將“文化低保”上升到“文化強國”的高度,作出戰略部署。

  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弱勢群體同其他人群一樣,有與生俱來的文化需求,他們的這種需求往往因各種限制,只能自我抑制,難以實現。資料顯示,當前,我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42億,其中相當一部分是“80後”甚至“90後”的新生代農民工,他們是涌動在城市中的新鮮血液。與其父輩們相比,他們在用辛勤汗水創造著城市物質繁華的同時,有著更多更高的文化需求。因此,在給社會弱勢群體“生活低保”的同時,儘快補上“文化低保”,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兩手都要抓、都要硬。

  與“生活低保”比起來,建立“文化低保”不僅需要用力去做,更需要用心去為。因為,“文化低保”每項指標細化量化會有很大難度,文化氛圍的形成更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但我們必須認識到,文化建設是靈魂工程,能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也正因為如此,“文化低保”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與重視,需要得到更大的投入與合力,它的目標與“生活低保”一樣,那就是,在所有需要的人群中實現“應保盡保”。

熱詞:

  • 文化需求
  • 低保
  • 文化沙漠
  • 文化建設
  • 文化産業
  • 文化消費
  • 綱要
  • 十一五
  • 文化人
  • 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