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大規模物種入侵導致泥盆紀生物大滅絕(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5日 15: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台灣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泥盆紀(Devonian,距今約4.2-3.5億年以前)時期的海洋世界

泥盆紀食肉魚類鄧氏魚(Dunkleosteus)化石

  大規模物種入侵可以阻止新種形成的自然過程,並進而引發大滅絕(mass extinction)事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10年12月29日的在線雜誌PLoS ONE。

  對3.78億年─3.75億年前海洋動物絕滅事件的研究顯示,當今地球生態系統所面臨的生物多樣性可能重蹈3億多年前的覆轍。

  地質歷史時期已經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但是,晚泥盆世時期所發生的環境變化與其他幾次都大不相同。發生物種滅絕的實際數字儘管並不顯著高於物種發生自然滅絕的數量,但是,新生的物種數量卻相當稀少。

  俄亥俄大學的科學家Alycia Stigall博士,也是相關研究的作者,對此解釋説:“儘管我們將晚泥盆世的事件成為大滅絕,但它實際上只是一次生物多樣性的危機事件。”

  該研究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的自助,基金資助部門的Lisa Boush説:“這項研究顯著增進了我們在長時間尺度上對於物種入侵的認識。”

  新物種往往是通過地理隔離的方式而産生,研究顯示,在地質歷史時期的大滅絕中,地理隔離産生的物種非常罕見。

  當一種物種的居群被地理分隔,如高山,河道等等,往往就會演化成為若干個物種。新物種往往隨著物種的遷徙而得到廣泛的散播。

  古生物學家Stigall博士在研究中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識別生物之間的演化關係,進而查看不同物種如何發生。

  Stigall博士所研究的內容包括一種雙殼動物Leptodesma (Leiopteria),兩種腕足動物Floweria和 Schizophoria(Schizophoria)以及一種肉食性甲殼動物Archaeostraca。這些微小具有硬殼的海洋動物都是泥盆紀海洋中最為常見的生物,在地質歷史時期,它們産生了大量的生物礁(reef)。

  泥盆紀的海洋中還有巨大的食肉魚類鄧氏魚(Dunkleosteus),較小的生物有三葉蟲(trilobite)和海百合(crinoid)等等。陸地生態系統中第一片大森林也形成于這一地質時期,兩棲動物也開始向著陸地開始行走。滄海桑田,隨著海平面變化,陸地閉合彼此聯合,某些物種卻得以進入到它們此前從未居住過的環境之中。

   

熱詞:

  • 物種入侵
  • 晚泥盆世
  • 地理隔離
  • 生物多樣性
  • Floweria
  • 生物大滅絕
  • 生物礁
  • 物種滅絕
  • 大森林
  • Stig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