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我們為什麼需要“湖南精神”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5日 07: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評論部

  我們從哪來?在幹什麼?要到哪去?

  這是一個關於發展的普適性問題,也是一個關於精神的境界問題。徵集和提煉“湖南精神”,某種意義上來説就是在回答這個問題,在弘揚向善和向上的力量。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激情與夢想的時代,也是一個變革與重構交織、價值觀念深度碰撞的時代。

  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有背同學上學6年的岳陽小夥畢明哲,有送外賣撞車後留條的邵陽小夥唐祥武……他們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真之始、善之端、誠之源;在這樣一個時代,還有郭美美空虛的手袋,也有彭宇撞人案所引發的迷思……這些現象也都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真實存在。

  在這樣一個時代,你是否會在小悅悅事件後捫心自問?是否會在“免費午餐”發起時伸出熱情的雙手?這樣的捫心自問,就是在尋找一種向善和向上的力量。這種向善和向上的力量,就是精神的力量。

  鄧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發展起來了的問題不比不發展起來的時候少。”

  面對一些事和物,變得越來越“淡定”,越來越“不在乎”,目前社會上存在的冷漠現象,很大程度體現了人們對於社會的心理疏離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修身養性,不應讓懷疑和漠然成為習慣性選擇。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包括湖南經濟高速增長,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出現滑坡,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有著迷茫之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社會價值觀缺乏共識,社會亟須共性的精神力量來支撐道德構建。

  必須看到,即便在物質潮流的衝擊之下,崇高的精神也從未沉淪,“愛國”、“尚德”、“赤誠”、“擔當”等標誌著人類精神高度的詞彙永遠熠熠生輝。3月5日,每年的這一天,總會有無數人學習一個人,緬懷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雷鋒,學習和緬懷,就是精神的傳承。

  徵集和提煉“湖南精神”,從時間坐標來看,有歷史和現實兩個維度。從這兩個維度來徵集和提煉“湖南精神”,也是湖南發展的需要。

  湖南的改革開放正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湖南的“四化兩型”建設也處於一個新的發展高度。如果我們善於從歷史中汲取智慧,于持續的變局中探尋不變的精神,學習並繼承先行者的勇氣,那麼我們對當下的一些問題就不會感到突兀和茫然,在通往現代化的道路上,也會有更大的信心和力量。

  從哲學的概念理解,精神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持有。對精神的選擇和理解,體現了一個人生命的寬度和厚度。人是社會的人,只有當人擁有了與現代化發展相適應的精神,才可以真正稱之為現代化社會。拼搏于現代化進程中的湖南人,必須擁有“湖南精神”。

  “湖南精神”,不是從無到有的賦予,而是從無形到有形的提煉。它發掘于湖南人自己的靈魂深處,不特指某一個時代,也不獨屬某一些人群,不僅是歷史積澱,還提供了湖南未來發展主流價值的指向。“湖南精神”的徵集提煉,既是所有湖南人的一次集體內省,更是一種鞭策和奮進,體現了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如是,徵集和提煉“湖南精神”,正當其時。

  (執筆 禹振華)

熱詞:

  • 湖南精神
  • 精神力量
  • 湖南經濟
  • 尚德
  • 愛國
  • 淡定
  • 免費午餐
  • 鄧小平同志
  • 四化
  • 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