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龍頭節”的文化含義:寄託人們五穀豐登願望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4日 1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農曆二月初二,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龍頭節”,象徵着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民諺“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祐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

  由於民間流傳着“二月二”與龍的傳説,加上“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所以農家人這一天的講究頗多,他們把樸實的願望寄託在俗事中,祈盼這一年過得更加美好。

  在我國一些地方,“二月二”清晨,農家人會用石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然後點着蠟燭,照着房樑和墻壁驅除蝎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掉。元末熊夢祥撰寫的《析津志》一書在描述京畿地區的風俗時提到:“二月二日,謂之龍抬頭。五更時,各家以石灰於井畔周遭糝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內,男子婦人不用掃地,恐驚了龍眼睛。”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則是“扶龍須”,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祐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當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餅卻是普遍習俗,明《酌中志》一書中就有記載:“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麵和稀攤為煎餅,名曰‘熏蟲’。”

  “二月二”這天,理髮店裏特別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意味着龍抬頭走好運。民間有“正月不剃頭”的説法,要一直等到“二月二,龍抬頭”時才剃頭。直到現在,仍然有些老年人正月不剃頭,蓄積到“二月二”再去理髮店。

  “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説。這天,娘家人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裏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在被接回來的日子裏,“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鬆而愉快。而城裏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我國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區也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延續至今。

  隨着時代的發展,“龍抬頭”作為一個形成於農業時代的傳統節日,已逐漸淡出現代人的生活,其豐富的民俗活動和深厚的文化含義,也已經鮮為人知。只是老一輩的人常念叨它,並盡可能按照傳統習俗來紀念它。

熱詞:

  • 二月二
  • 姑娘
  • 文化含義
  • 龍抬頭
  • 正月不剃頭
  • 龍頭節
  • 酌中志
  • 析津志
  • 春餅
  • 龍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