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木版水印活起來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4日 06: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杭州2月21日訊

  記者 劉慧

  今天,杭州十竹齋藝術館收到來自北京兩家駐外使館及日本、新加坡的訂單,欲速購10幅用木板水印技藝製作的《富春山居圖》。杭州十竹齋技藝傳承人魏立中高興地説:瀕臨失傳的木板水印技藝,終於又活了起來了。

  2月5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成果大展”在北京開幕,木板水印作為中國非遺第一次正式亮相就引起轟動,杭州十竹齋沿用300多年的木版水印絕技,將名家大師的作品翻印得維妙維肖,潘天壽的《雁蕩山花》、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李可染的《水牛》等吸引了眾多中外賓客的眼球,而木版水印《富春山居圖》更令觀眾嘆為觀止。十竹齋帶去的數十幅作品被搶購一空……

  木版水印究竟是一門什麼樣的技藝?魏立中沒有直接作出解釋,而是講述了一個關於木版水印“瞞”過頂級大師的故事:當年有人曾將著名國畫大師潘天壽先生的作品《雁蕩山花》真跡,與採用木版水印製作的翻印作品並排挂在墻上,潘天壽辨認良久,不料竟把翻印的作品當成了自己的真跡。

  這次“誤辨”,讓木版水印聲名遠播。

  “木版水印是一種傳統的中國彩色套印技術,它是在明代發明的饾版、拱花技術上發展起來的。”在製作現場,魏立中拿著套色木板説,簡單來説,木版水印可分三道工序:勾描、雕版和水印,就是把一幅畫分多塊板雕刻,每塊板上刷不同的顏色,然後將他們準確地印在同一張紙上。經過層層套印,這些東一塊西一塊的顏色就組合成一幅畫。每道工序都由專門的師傅來做,可説是集合多人的心血,哪一步做不好,都會影響作品的質量。

  雖然木版水印作品巧奪天工,然而由於歷史原因及技藝傳承問題,這一傳統技藝一度失傳。直到20世紀30年代,在魯迅、鄭振鐸等人的關注和資助下,花了7年時間複製《十竹齋箋譜》後,才復活了十竹齋木板水印技藝。

  20世紀50年代,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現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張漾兮派學生赴北京榮寶齋、上海朵雲軒學習,學成回杭後成立了國內專業院校中最早的水印木刻工作室,後成立水印工廠,20世紀70年代末,水印廠更名為西湖藝苑,之後藝苑漸漸名存實亡。木版水印技藝在杭州面臨失傳。

  如今執掌杭州十竹齋藝術館的魏立中説起那段記憶,還是感慨萬千。上個世紀末,一次偶然的機會,魏立中接觸到了木版水印,他一下子就愛上了。辭去有著高額收入的設計師工作,重拾中國傳統印刷瑰寶,復興木版水印技藝,並在中國美術學院版畫係設立了“魏氏木版水印獎學金”,以期喚起更多學子對傳統木版水印技藝的關注,讓這一優秀文化遺産得到傳承。

  也是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成果大展”上,著名學者、國家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馮驥才稱讚道:以保護帶動發展,以發展促進保護,十竹齋在實踐中獲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馮驥才還和魏立中約定,今年4月來杭州考察木板水印技藝。

熱詞:

  • 木版水印
  • 富春山居圖
  • 作品
  • 粒粒皆辛苦
  • 雁蕩山花
  • 水牛
  • 潘天壽
  • 版畫係
  • 十竹齋箋譜
  • 非物質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