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雲南大旱倒逼節水立法提速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3日 16: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昔日碧波盪漾的水庫乾涸見底,鬱鬱蔥蔥的森林正在焦渴中枯死;政府的送水車奔馳在塵土飛揚的村村寨寨,村民們排著長隊在驕陽下等待著一瓢一瓢地取水,男人、女人、老人、孩子人背馬馱行走在陡坡峭壁,找水拉水;大批工廠和服務行業因缺水停産停業……

  2012年,大旱第三年襲擊雲南,全省90個監測站出現氣象乾旱,120多條中小河流斷流,400多座小型水庫和壩塘乾涸。截至2月16日10時,持續乾旱已造成雲南13州市91個縣(市、區)631.83萬人受災,飲水困難人口242.76萬人,其中生活困難需政府救助人口231.38萬人,飲水困難大牲畜155.45萬頭。而雲南省農業廳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該省農作物因乾旱受災達到559.9萬畝,成災203.7萬畝,絕收32.4萬畝,造成種植業直接經濟損失超過6億元人民幣。

  據雲南省氣象局監測,近期雲南省均沒有明顯降水,乾旱將持續加重。國家減災委、民政部2月17日啟動國家四級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趕赴重旱區,查看受旱情況,指導開展救災工作。

  乾旱使“合理利用土地”成為一句口號

  每年農曆2月,雲南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新化鄉大寨村村民都會祭龍求雨,村裏家家房後都供著山神,村民們拜祭山神希望能有風調雨順的好日子。

  然而事實卻是,雨水一年比一年少,“連喝的水都變成了紅土的顏色,衣服就更洗不出顏色了”。

  在新化鄉,漫山遍野都能看到雲南松,但是喜溫、耐旱、耐瘠薄的雲南松這種高山樹種的存在,恰恰證明了這裡的降雨量小,土地不保水。新化鄉屬十年九旱的山區,全鄉只有兩條河流,河流在群山奔騰中一些支流漸漸乾涸。“我2006年嫁過來時,山上的溝塹裏都流淌著水,可是現在都幹了。”大寨村民監督委員會主任楊文英説。

  2月5日,記者來到大寨村,目力所及都是荒蕪的土地。大寨村以種植烤煙為主,每年4月移苗、7月烘烤、10月結束種植,由於缺水,土地便從10月荒蕪到第二年3月。去年,村民們聽説娃娃菜價錢好,種了20多畝,結果因為缺水,品質不好,娃娃菜全部滯銷,村民損失慘重;今年,村民們種了苦蕎,到現在本該長到80厘米的苦蕎卻只有20厘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今年大旱來襲,大寨村42個大大小小的壩塘沒有一個蓄水,目前僅剩4個大壩塘有水,而這僅有的水將留著供村民飲用,不經過村委會集體同意,任何村小組不得放水。

  “如果有水,我們可以種小麥、青菜、豌豆、青蒜,現在蔬菜的市場價高。”楊文英大致做過一個測算,因缺水全村每年有9000多畝土地5個月的時間處於荒蕪。“都説要合理利用土地,但沒有水,如何合理利用土地?”

  2月7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在昆明市五華區西翥街道辦事處廠口社區界牌村採訪時看到,這個已經靠政府送水一個多月的苗族村,村民生活困難,這兩天,無法耕作的農民只有上山挖中草藥,每天賣20多元。地處大山上的界牌村的農業生産靠天吃飯,每年,一個20平方米的水窖最多只能蓄一半的水。連續4年的乾旱,使村民人均年收入僅1200元,村長張紹傑説,如果有水,靠種蔬菜和小麥,人均年收入還可增加1000多元。但是要從4公里以外的地方引水,僅引水管和抽水機就要花費20多萬元,村委會無能為力;而每噸達4~5元的抽水電費,是村民們無論如何都付不起的。缺水,全村900畝地處於荒蕪。

熱詞:

  • 大旱
  • 氣象乾旱
  • 村民
  • 節水
  • 雲南玉溪市
  • 提速
  • 缺水
  • 新化鄉
  • 大寨村
  • 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