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終結銀行“暴利”寄望利率市場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3日 10: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針對之前“中國商業銀行去年凈利潤達2.65萬億元”的相關報道,監管者日前給出了權威的回應。銀監會2月1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2011年總資産113.28萬億元,同比增長18.9%。商業銀行凈利潤超過萬億元大關,達到10412億元,創歷史新高。

  此前公眾指責銀行業暴利的數字看來出了計算上的差錯。即便如此,商業銀行去年凈利潤比去年增長近四成的業績,平均每天“吸金”28.53億元的高效率,令其他行業望塵莫及。儘管監管者更正了凈利潤的真實數字,卻無法否定銀行業事實上的“暴利”。因為,銀行業不是一個完全競爭的領域,“人均凈利潤是工業企業的12倍”的高利潤,已經到了公眾無法承受的臨界點,危及實體經濟的後果持續醞釀著。

  銀行業成為眾矢之的為何一點也不冤枉?核心問題就在商業銀行賺錢的方式與途徑上。2011年全年,我國CPI比上年上漲5.4%;而最新調整的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為3.5%,百姓實際存款利率為-1.9%。也就是説,把錢存一年定期,一萬元會“縮水”190元;與此同時,銀行業利用“利差”特權以及一再收緊的貨幣政策,從容強化自己的議價能力。到2011年,銀行議價能力更是大幅提升,其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上浮了20%至50%。2011年1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5%,而1年至3年的貸款利率為6.65%,可計算出的利差超過了3%。目前,僅僅是利差收入一項,對於銀行利潤的貢獻就超過了80%。另外,銀行的收費項目在7年時間裏增加了10倍,有多家銀行又開始限制存摺的使用範圍。數據雖然解釋了銀行業為什麼會成為包賺不賠的大贏家,卻無法回答到底什麼是商業銀行?

  質疑銀行“暴利”的聲音早已有之,對於銀行業的改革從2003年就開始了。然而,看到的只是整個行業的高速增長和一再加固的市場準入高門檻。銀行業的強勢地位無法動搖:數年改革、多數銀行改制變身為上市公司之後的今天,中國所謂的商業銀行,不僅享受著壟斷帶來的高利潤,甚至更是壟斷行業的“總舵主”。

  銀行業暴利的來源不是秘密,改革卻始終雲山霧繞,從來沒有觸及根本要害。我國的行業壟斷已經極大地損害了國民經濟的效率,容忍銀行業“利差”的存在,無疑是鼓勵市場壟斷。當銀行業市場不能自由進出,銀行的商業屬性只能是一個幌子,市場制度的一般規則就無從建立。

  改變銀行業暴利現狀並非難事,一方面是打破國有商業銀行及大型銀行的壟斷局面,降低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這個層面並非不可為,比如更多地培養中小金融機構,促使民間借貸合規、合法化。另一方面就是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教授郭田勇認為“既然無法簡單給出合理利差的標準,就應完全把利率放開,自動定價,充分競爭才合理”。

  民間借貸合規、合法化或難一蹴而就,但是打破信貸市場的壟斷應是利率市場化的現實途徑。2012年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加快培育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增強風險定價能力”依然是原則性的,而利率市場化的趨勢顯然不可阻擋。應當指出,利率市場化改革可能無法一步到位,不過適度縮減銀行利差應當是可以邁出的第一步。如通過單邊或雙邊加減息的方式將銀行利差縮小0.5%─1%,降低銀行通過利差獲得的利潤至少以平衡各方利益,並將一部分盈利轉移至企業或居民。

  但願央行此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也是其中一個明確的信號。 本報評論員趙民望

熱詞:

  • 暴利
  • 利率市場化改革
  • 合理利差
  • 銀行利差
  • 利差
  • 凈利潤
  • 吸金
  • 監管者
  • 民間借貸
  • 定期存款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