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讓“這是我應該做的”成為道德自覺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2日 10: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前,長沙市推廣雷鋒故鄉流行語——“這是我應該做的”主題活動拉開帷幕。長沙希望用推廣流行語的方式將“雷鋒精神”打造成這個城市的精神坐標,讓雷鋒精神永遠流傳。(2月13日《湖南日報》)

  “這是我應該做的”,是雷鋒生前最常説的一句話,是雷鋒每次奉獻愛心後的標準式回答。這句樸實感人的話,反映出雷鋒樸素而崇高的道德自覺,並成為雷鋒精神的一個鮮明標誌。這句話,也一度成為中國社會的“流行語”,溫暖著很多人,感染著很多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熱潮席捲神州大地,幫助別人不圖回報成為人們的一種道德自覺。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盛行。在有些人看來,當今市場經濟時代,幫助別人是要有回報的。於是,“這是我應該做的”很難再聽到,“不讓救火先談價”的消防隊、“挾屍要價”的打撈公司粉墨登場了,“雷鋒精神過時了”的論調廣為流傳,“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來了四月走”成為民眾耳熟能詳的順口溜。

  與此同時,好人得不到好報的尷尬、影響流血又流淚的無助,使得不少人不敢在老人倒地時攙扶一把,擔心被“倒打一耙”;不能在“路見不平”時“拔刀相助”,生怕“引火燒身”。這種尷尬的現實,深度刺痛著人們的心,讓很多人心生悲涼。面對此情此景,是屈從不良道德環境,還是勇於改變現狀,檢驗著人們的道德勇氣,迫切需要社會作出回答。

  其實,善心有如盛開在純潔心田裏的一束紅艷的玫瑰,存在每個人心中。一些人所缺乏的,只是一種顯示善的勇氣、一種傳遞善的行動。這世界因為善才轉動,因為傳遞善才充盈著愛、才永恒美麗。任由世易時移、社會變遷,愛與善都是社會主流、時代潮流。在時下社會,人們憧憬社會更和諧、人與人之間更友愛,很多人都在顯示著、傳遞者善。

  儘管在如今的功利社會,有人感嘆世風日下、人情冷漠,但亦不乏阿裏木、郭明義、“格桑花”、“板凳媽媽”這些撒播人間大愛者們。他們都是我們身邊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數十年如一日,將一己善心融入在平平凡凡的日常小事中,用雙手給人幫助,用話語給人溫暖,用愛心給人快樂。即便善良偶爾被冤枉、被打擊、被損害,他們亦從不言悔。

  在我們的社會裏,道德並不孤單。但它需要外部環境來促進和推動。長沙推廣“這是我應該做的”流行語,有助於將“雷鋒精神”變成民眾的道德自覺。當這個“流行語”蔚成風氣時,我們發現,“學雷鋒”所接力傳遞的愛心洪流,已經將所有人都溶化在溫暖如春的感動中,昇華在馨香四溢的大愛中。“這是我應該做的”,亦必將成為閃亮的中國名片。

熱詞:

  • 流行語
  • 道德自覺
  • 雷鋒精神
  • 道德環境
  • 道德勇氣
  • 小人物
  • 湖南日報
  • 大愛
  • 拜金主義
  • 格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