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晚清王朝之殤(47)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2日 01: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天津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大清國造出了輪船

  1866年12月23日,福州船政局建設工程破土動工,中國近代第一個大型造船局廠正式成立。左宗棠的眼力不錯,知人善任。他離開後不久,日意格和德克碑啟程去法國採購機器、招募能工巧匠,留守的提調周開錫負責船政局日常工作。沈葆楨果然不負重托,轉年夏天服制期滿後,欣然出任總理船政大臣,全力主持船政局。

  1867年10月,日意格帶着一批洋人工匠,包括他們的家眷返回馬尾,所購置的機器分批運過來。馬尾船場呈現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第一座船臺建起,機器陸續安裝到位,緊接着是鑄鐵廠、模子廠、水缸廠、輪機廠、錘鐵廠等14個工廠相繼建成。工人人數達到兩千五百多人。為了便於管理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員,對他們實行準軍事化管理,每10人派一名“什長”負責,每5什由一隊長統轄,“什長”和“隊長”都是兵勇充當。工人的生活和勞動通通倣照軍營行事,故稱為“健丁營”。

  如左宗棠的初衷,船政局也要成為培養清朝海軍人才的搖籃,所以設立藝局,就是船政學堂。日意格遵從左宗棠的指示,聘請了一些英籍和法籍教師,教授中國學童學習英法語言和造船駕船技術。藝局分為前學堂和後學堂:前學堂由法國教師講授法文、物理、數學、化學以及有關造船課程,又稱“法國學堂”;後學堂是英國老師授學,設立英文、天文、地理、數學和管輪、駕駛等課程,又稱“英國學堂”。兩個學堂共招收三百多名學童。沈葆楨到任不久,便親自去學堂看望,讓學童們讀《聖諭廣訓》和《孝經》,意思很明顯,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可以,用外國習氣改變中國性情不行。

  船政局又設繪事院和藝圃,招收一百多名“藝徒”,跟着洋工匠學習繪製船圖、機器圖和測算技能,培養後備工程技術人才。1868年1月,在沈葆楨主持和日意格的監督下,中外工匠齊心合力開始按圖倣造第一艘150馬力輪船“萬清號”。第二年夏天,“萬清號”輪船成功下水。升火試輪那天,沈葆楨率督辦日意格和文官武將及眾鄉紳,意氣風發地登船考察。馬尾山周圍人山人海,船是中國人造的,也是由寧波人貝錦泉駕駛,在場的人們無不歡欣鼓舞。

  朝廷聞知,自然想見識見識。1869年10月。“萬清號”劈波斬浪駛向天津出海口。清廷派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負責驗收,感覺很滿意。恭親王對福州船政局建造中國輪船褒獎有加:“該船均係中國人駕駛,並不摻用洋人,尤為難得。”由此而始,中國造船業從無到有,馬尾山下的福州船政局一艘艘新船下水,5年內建造了14艘輪船,大小都有,大的250馬力,小的80馬力,有兵船也有商兵兩用船。由倣造起步,逐漸實現國有化,1872年下水的“揚武號”,裝有13門大炮,配備士兵水手147人,航速12海裏,成為後來福建水師的旗艦。

  5年的合同期滿,福州船政局的洋工匠悉數回國,帶着他們所得的豐厚獎金。洋人離開後,福州船政局開始全面由中國人自己管理和督造輪船,一切都是按照左宗棠最初的設想進行的。遠在西北“剿捻”的左宗棠聞聽這邊捷報頻傳,喜不自禁。他説:“去海之害,收海之利,此吾中國一大轉機,由貧而富強,實基於此,快慰悉如。”江南、金陵、福州、天津四大軍事工業的創建,使古老的華夏大地響起隆隆的機器轟鳴聲。

熱詞:

  • 福州船政局
  • 萬清號
  • 日意格
  • 沈葆楨
  • 隊長
  • 左宗棠
  • 揚武號
  • 孝經
  • 晚清
  • 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