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華誼兄弟轉型步履難:40%收入來自馮小剛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1日 22: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近,名導馮小剛微博上撒了一嬌,“對電影的愛越來越淡,對這樣的生活也開始感到厭惡,也許真的到了要和它説分手的時候了。”這一嬌,讓華誼兄弟(15.070,-0.10,-0.66%)的股價當日應聲跌了1.19%。

  與其説,華誼兄弟綁住了大腕,不如説大腕們綁住了華誼兄弟。早在去年12月,葛優離開華誼兄弟股價連跌5個交易日,累計下跌11.4%。

  上市以來,華誼兄弟一直被外界詬病:一是過度依賴一兩個大導演和大演員,二是業務結構過於單一。早在2009年10月,華誼兄弟上市時,就在招股書上指出,對馮小剛團隊存在過度依賴的風險。

  2011年前三季度,馮小剛導演的《非誠勿擾II》為華誼兄弟帶來了9,855.39萬票房收入,佔當期華誼兄弟全部營業收入的20.48%,佔華誼兄弟電影業務收入的54.07%。而2010年同期,馮導一部《唐山大地震》入賬2.05億,為華誼兄弟貢獻了近4成的營收。

  難怪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説,馮小剛是華誼兄弟的核心競爭産品。

  物極必反。馮小剛式的商業大片盈利模式,投資回報高(毛利率超過50%)、市場影響大、成功率高,但缺點是,耗資大、産量低。

  電影有大小年之説。一般而言,一部電影的拍攝週期為8到24個月,即使是馮小剛這樣的名導,一般也只能做到一年一部小片,來年一部大片。加上收入結轉時間問題,不誇張地講,馮小剛抖一下,華誼兄弟業績得抖兩下。

  靠投資馮小剛電影起家的王中軍,在華誼兄弟凈利潤達到2億,市值近92億時,多元化是必須的。

  而從過去六年的財務數據看,華誼兄弟確實一直在試圖進行主營業務結構調整。2006年至2011年前9月,電影業務佔華誼兄弟營業收入的佔比分別為49.53%、48.93%、56.40%、33.53%、58.31%和37.89%.

  華誼兄弟多元化的一大措施,是加大毛利率相對高的電視劇業務比重。但從近兩年數據看,效果甚微。在電視劇方面,華誼兄弟運作能力顯然不如新上市的華錄百納(59.800,2.85,5.00%)。

  2011年前三季,電視劇收入佔比僅26.32%,比2010年下滑了3.88個百分點。並且,隨著電視劇製作成本增加,華誼兄弟電視劇毛利率下滑。

  另外,除了傳統的影視,華誼兄弟打出“覆蓋電影、電視劇、音樂及衍生全産業鏈”的口號,介入新媒體和院線、遊戲、文化産業園領域。

  2011年前三季,音樂、電影院、遊戲三項新業務收入貢獻比僅為3.8%、5.82%、3.17%。

  成功與否,需要時間觀察。

  從本質上看,馮導被過度“透支”,折射的是,中國電影行業被商業利益和業績壓力高度綁架而失去了方向感。

  這是資本人和電影人的一場持久博弈。

熱詞:

  • 華誼兄弟
  • 馮小剛電影
  • 馮小剛導演
  • 透支
  • 唐山大地震
  • 非誠勿擾ii
  • 王中軍
  • 股價
  • 馮導
  • 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