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參與非法集資造成損失自己承擔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1日 13: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根據國務院《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規定,因參與非法集資活動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副支隊長韓軍今天向《法制日報》記者表示,目前,非法集資、傳銷、銀行卡犯罪已經成為經濟犯罪中最猖獗的犯罪形式,危害十分嚴重。

  數據顯示,烏市公安局經偵支隊近年共破獲非法集資犯罪案件3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00餘人,挽回經濟損失1.26億元,其中包括江邦商貿涉嫌集資詐騙案、萬邦生物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等。

  韓軍説,承諾高額回報是所有詐騙犯罪分子的“不二法門”。“不法分子為吸引更多的群眾,往往許諾投資者以獎勵、積分返利等形式給予高額回報。一開始是按時足額兌現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後是拆東墻補西墻,用後來集資人的錢兌現先前的本息,等達到一定規模後,便秘密轉移資金,攜款潛逃。”

  為了編造“天上掉下的餡餅”,不發分子往往虛構虛假項目或訂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將群眾騙入泥潭。有的以種植仙人掌、螺旋藻、養殖螞蟻、黑豚鼠、家禽再回收等名義,騙取群眾資金;有的則以開發所謂高新技術産品為名吸收公眾存款;有的編造植樹造林、集資建房等虛假項目,騙取群眾“投資入股”;有的以商鋪返租等方式,承諾高額固定收益,吸收公眾存款。

  混淆投資理財概念,讓群眾在眼花繚亂的新名詞前失去判斷,是不法分子慣用的手法。韓軍介紹,為給犯罪活動披上合法外衣,不法分子往往成立公司,辦理完備的工商執照、稅務登記等手續,以掩蓋其非法目的。

  “為了達到宣傳效果,不法分子會不惜血本,利用媒體造勢。”韓軍説,有的不法分子在一些媒體上刊登專訪文章,利用報道宣傳不法企業的“業績”;有的雇傭業務員竄入社區散發傳單,傳播集資信息;有的舉辦各種活動,並在現場兌現紅利,為非法集資活動宣傳“現身説法”。

  “高收益往往伴隨着高風險,不規範的經濟活動更是蘊藏着巨大風險。”韓軍表示,群眾要增強理性投資意識,尤其是當一些單位或個人以高額投資回報兜售高息存款、股票、債券、基金和開發項目時,一定要認真識別,謹慎投資。

  本報烏魯木齊2月19日電

熱詞:

  • 非法集資
  • 韓軍
  • 吸收公眾存款
  • 群眾
  • 投資入股
  • 業績
  • 法制日報
  • 本息
  • 騙取
  • 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