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試點建設古代發明創造知識普及網絡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9日 12: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上海2月16日電(記者許曉青)如何用針線裝訂一本《三字經》?如何用“神秘”的配方和工具造出宣紙?如何將成百上千的“活字”組成印刷模板?對這些中國古代發明創造的有興趣的上海孩子,今後可以在家門口的青少年活動中心或是社區學校內得到專業解答,甚至還可親身體驗一番神奇的古代工藝技術。

  16日,國家文物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滬簽署關於共建“國家指南針計劃專項青少年基地”的協議。此舉意味著旨在普及中國古代發明創造知識、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指南針計劃”,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作為全國首個基地,上海將在以往試點的基礎上,率先建成中國古代發明創造知識普及和活動體驗的青少年教育網絡。

  2009年2月,中宣部、國家文物局等10部委成立“指南針計劃”專項領導小組,共同推進組織實施工作,以中國豐富的文化遺産為實證資料,深入挖掘古代科技的內在價值,努力將文化遺産保護研究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該計劃涵蓋中國古代農業、紡織、營造、文化傳播等若干領域的知識普及和活動體驗,是一項大型的系統工程。

  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16日在上海表示,兩年來,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國家文物局委託上海市教委聯合多家文博單位,在上海虹口區中小學校組織實施了“指南針計劃專項青少年體驗活動計劃”。項目在“進校園、進課堂”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國家文物局與上海市政府的緊密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記者在上海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看到,由閒置校舍改造而成的活動中心,仿佛是一座“活的博物館”。在中小學課本中“沉睡的歷史文物”,通過生動的圖片、實物、電子互動屏幕等,變得生動活潑起來。與古人衣食住行相關的工藝技術,一一解密。通過電腦屏幕,學生可以了解400多種不同來源、不同材質的中國古代紙張,還可以了解不同時期的服飾特色及紡織原理。

  在活動區,30多名學生正在動手體驗古代造紙、印刷、書籍裝訂的全過程。上海長青學校四年級的王雯迪興奮地向記者展示了自己動手製作的雕版印刷作品──《萬事孝為先》。她説:“原來覺得古代的東西很神秘,現在覺得很有趣,如果每週都有這樣的體驗課就好了。”

  據了解,在上海虹口區已有20多所學校每學期進行此類知識普及教學活動,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每週四天向各校學生開放,週末則服務於社區的親子活動。近一年來,該中心已接待中小學生3萬多人次。

  “這是一項實事工程,最大的意義在於可以‘喚醒沉睡的文物’。”為“指南針計劃”提供技術支持的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實驗室副主任吳來明對記者説。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説,“指南針計劃”在上海青少年教育領域的試點對中國的文博事業發展有很大的啟迪意義。“我國每年從考古現場出土的文物,包括那些鎖在庫房中的文物,可以與老百姓有更加親密的接觸,通過在家門口的生動教學,普及文博知識、弘揚傳統文化。”

熱詞:

  • 發明創造
  • 國家文物局
  • 中國古代
  • 古代科技
  • 古代造紙
  • 知識
  • 三字經
  • 活字
  • 書籍裝訂
  • 上海市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