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鹽湖“提鉀”,創出百萬噸級生産線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9日 1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聞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 (記者 徐瑞哲)氮、磷、鉀是農作物三大營養素,我國氮、磷富餘,鉀肥對外依存度卻高達60%,極大影響國家糧食安全。華東理工大學于建國團隊十年投身青海察爾汗,讓從前僅僅出鹽的鹽湖變成鉀肥富礦,湖中的鎂、鋰資源也得以循環利用。日前,“鹽湖鉀鎂資源高效與可持續開發利用關鍵技術”以高分獲得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基於這項技術投建的百萬噸級鉀肥新項目,有望實現我國鉀肥自給率超過進口率。

  相對於氮磷肥料,鉀肥好比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主要作用不是“長個子”,而是提高品質。作為我國16種稀缺元素之一,鉀肥以氯化物形式存在的鉀鹽都溶于柴達木盆地鹽湖中,當前市場價達每噸3200元。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于建國教授介紹,我國每年需要約1000萬噸氯化鉀,其中察爾汗鹽湖出産320萬噸,羅布泊鹽湖出産約80萬噸,剩下的缺口基本都依賴進口。

  據了解,從鹽湖中曬鹽,氯化鈉成分結晶後,便留下混雜著1份氯化鉀、1份氯化鎂和6份水的“溶鹽”和“鹽漿”,讓它們“井水不犯河水”,而且“乾濕分離”,絕非易事。為此,從世紀之交時算起,于建國、宋興福等十多人組成的團隊,每年都利用近半年時間,紮根這片海拔3000米的低氧鹽湖區,與青海鹽湖工業集團的李小松團隊開展産學研聯合攻關。他們研發出一套獨特的“提鉀”、“煉鎂”技術,變粗放産鹽為精耕細作,從最初的10萬噸級項目,苦幹到20萬噸級,再逐步發展到百萬噸級。與處在死海地區的以色列相比,技術指標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創出國際先進水平,而且將以往被廢棄的每年數億噸含鎂溶液變廢為寶,目前這種無水氯化鎂製備法全球僅兩個國家掌握。

  對比數據顯示,如今察爾汗鹽湖每生産1噸鉀肥,可比原先節約0.4噸淡水、7.3立方米天然氣。由於鉀肥經濟價值較高,近三年項目累計新增産值4.8億元,增加利潤2.58億元。同時,該項目完成專利申請9項,其中國際PCT專利2項,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項。據悉,在此基礎上,又一條新的百萬噸級鉀肥生産線正在建設,由此我國氯化鉀肥年産量有望突破500萬噸,讓至少一半市場自主可控。

熱詞:

  • 提鉀
  • 鉀肥
  • 百萬噸級
  • 鹽湖工業
  • 生産線
  • 華東理工大學
  • 氯化鉀
  • 察爾汗鹽湖
  • 氯化鎂
  • 技術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