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都在好市口為啥“各管各”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9日 1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聞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謝正宜(新聞晚報供稿)

  2008年共計演出86台、2009年91台、2010年185台、2011年188台……如今,話劇成了舞臺上的“香餑餑”。這個月,本地市場光是對外售票的話劇,就高達52台。然而,蜂擁而來的話劇演出與相對缺乏的劇場資源,成了一對突出的矛盾。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以西藏路和南京路為軸心的這一地帶,曾林立近20家戲院影院,是劇場的“黃金十字線”,也被譽為“東方百老匯”。然而,十多年前,因經營瓶頸和轉型陣痛,一批劇院從上海市中心版圖上消失了;在城市改造中,又有不少舊戲院被拆除,而一些年代久遠被作為優秀城市建築保護下來的舊式影劇院,則面臨觀眾流失的困境。與此相應的是眾多戲劇人在發愁:上海能演出的劇場太少了。

  目前,人民廣場地段的不少劇院還是“做到哪是哪”,劇場每天可以吸納多少客流,用什麼類型、題材、風格的劇目可以吸引更多人群等,都不是非常清楚。有的劇場捧著好市口依然一籌莫展,拉到一場演出就演一場,缺乏特色定位和針對性的經營。

  對此,現代人劇社的張余提出了建立環人民廣場劇場群聯盟的想法,同時,對老劇場進行演出場次的補貼和優秀劇目的資助,“因為許多劇場分別隸屬於不同的部門區域,通過聯盟可以共同策劃、資源共享,也有利於東方百老匯的重新崛起。”他同時建議,對環人民廣場老劇場群的建設可以從對老劇場群的修建與周邊文化環境的重塑著手。

  如今,荒蕪多年的共舞臺在翻修後,通過《鏡界》吸引都市旅遊者;人民大舞臺經過翻新,成了一座裝飾風格可以媲美百老匯街區劇院的精品劇院,音樂劇引進商們正欲將它打造成市中心音樂劇駐場演出的大本營;新光影劇院定位於“懸疑劇場”,如今更是風生水起,從2009年10月到2011年12月的兩年間,連續推出了七個演出季26台劇目。

  業內人士建議,黃浦區的劇場聚集規模效應已經出現,關鍵是要借鑒國外成熟演藝聚集區的經營理念,科學規劃、合理定位、調配資源、凸顯特色,從而發揮這些劇場涵蓋各種類型的演出産品和內容的功能,形成一個集群化、院線化、系列化的“劇院系統”。也有人指出,對於一個成熟的演藝聚集區來説,能夠夜夜演、甚至演上多年的駐場劇目是少不了的。

熱詞:

  • 劇場
  • 人民大舞臺
  • 市口
  • 演出
  • 劇目
  • 話劇
  • 香餑餑
  • 百老匯
  • 2009年
  • 鏡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