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大眾日報:城市不能隨心所欲地“打造”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9日 10: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為泉城特色風貌帶規劃的指導者、曲阜孔子研究院主要設計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良鏞,喜獲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我們祝賀吳老,也更應關注人居環境科學,重溫吳老對城市建設的忠告,不能讓“城市像一個金屬器皿任人隨心所欲地打造”。

  “漠視地域歷史文脈的繼承,是一種嚴重的方向性迷失”,是吳老多次強調的重要觀點。吳老是新中國建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長期致力於中國城市規劃設計、建築設計、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教學、科學研究與實踐工作,一生反對大拆大建,厭煩“打造名城”的説法,痛陳“好的拆了,爛的更爛,古城毀損,新的淩亂”的不健康城市格局,為一些地方“以剃光頭的方式破壞文物建築、古樹名木”而惋惜,為“重經濟發展、輕人文精神,重精英文化、輕大眾關懷,重攀高比新、輕地方特色”而痛心,期望“日新月異”的“大建設”不要破壞了城市的文脈,留住珍貴的文化記憶。

  國家對吳老的獎勵,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人居環境科學的重視。一座城市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開始用它的佈局結構和建築風貌,忠實地記錄著歷史發展的政治、經濟、軍事和人文特色。那些曆盡滄桑的古建築、名人故居,以自身獨特的文化意蘊,成為歷史文化遺存中珍貴的人文資源,成為了城市的歷史教科書,成為了城市的文脈。然而,在個別地方,城市在一天天地長高,一天天地變大,一天天地改變模樣,而一些文物古跡卻被“日新月異”所推倒,一些文化史跡被“維修性拆除”所抹去……無疑,資金和技術,可以使城市變得繁華漂亮,卻無法使城市更悠久,也未必讓生活更美好,那些無視歷史文化的“辭舊迎新”,將古建築當“地皮”去處理,無異於將傳世字畫當作紙漿,將商周銅器當作廢銅來使用。

  城市是一個有生命的機體,需要新陳代謝。若把城市當作“木乃伊”去保護,當然矛盾重重,但也不能因此忽視歷史文脈的傳承,隨心所欲地打造所謂的“名城”。吳老主持的北京菊兒衚同四合院改造工程,以循序漸進式的有機更新,清除“死亡細胞”,更生“新細胞”,得到國內外建築學界的充分肯定。吳老主持的曲阜孔子研究院設計,讓特殊地點的特殊建築,展現了特有的文化內涵。實踐證明,保護歷史文化與滿足居民生活需要,並不矛盾,關鍵要有一種超越利益和激情之上的科學態度,要有傳承歷史的自覺行動,要用嚴明的法律制度來規範城市的發展步伐。

  歷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城市不能在擴張中失根丟魂。“城市建設的危機,實際上是地方意志、部門意志、長官意志在作祟。”城市決策者、城市開發者、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者,應記住吳良鏞的忠告,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的歷史責任,以“詩人的情懷、旅行家的閱歷、哲學家的思維、科學家的嚴格、歷史家的淵博”,少一點官本意識,多一些科學態度,使城市不僅有現代文明,還有歷史,有文化,有個性,真正將人居環境理論深入運用於實踐之中。

熱詞:

  • 打造
  • 名城
  • 木乃伊
  • 地皮
  • 細胞
  • 孔子研究院
  • 歷史文脈
  • 古建築
  • 曲阜
  • 吳良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