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基層農水建設期盼財政多“放水”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9日 06: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記者來信

  2月15日,記者採訪溧水縣東屏鎮金湖村黨總支書記戴志盛時,他正對著今年的農田水利投入計劃愁眉不展。“唉,上面有補助,但配比吃不消啊。”今年縣裏各個農口部門給村裏的農田水利補助有50萬元,但村裏要按照比例配套至少20萬元,“壓力大,不知道從哪籌錢。”

  金湖村已建防滲渠4公里,佔主渠總長40%。“今年要修800米防滲渠,連同佔用村民農田補償,總投資不下30萬元。”戴志盛表示,除了按比例配套外,所有項目都先做後補,不做一分錢沒有,而村裏要拿出這筆錢真難。據了解,金湖村在整個東屏鎮算得上是集體經濟比較好的村。

  位於裏下河地區的海安縣海安鎮建設村有著同樣的煩惱。建設村是一個以糧食生産為主的大村,有4500畝農田,其中水稻種植面積3800多畝。全村防滲渠現有五六公里,佔主渠長度20%,修渠資金主要來源於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村民每畝水稻的水費,比相鄰防滲渠搞得好的村要多出10來塊。

  “村裏農田水利建設年年有計劃,但沒有經費來源,計劃往往打水漂。”村支書謝志平介紹説,村裏收入少,籌資籌勞也比過去少很多,村裏“一事一議”用在農田水利方面的主要是每個組的灌排設施建設,村集體至今還負債。“沒有項目,就沒錢。”謝志平説。

  水利興,則農業興、百業旺。這個大道理人人皆知。之所以會出現農田水利設施投入不足的狀況,原因多種多樣,南通市政協曾做過專門調查,歸納出這樣幾種情況:部分鄉鎮政府財政負擔較重,項目資金配套困難;一些地方基於政績考慮,不願投資于短期顯性效益不明顯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取消“兩工”以後,群眾出工投勞沒有了強制性約束;農業比較效益逐步下降,農民不願意投入更多的資金修建水利設施;部分農村水利建設項目省級以上補助資金比例偏低,地方資金配套壓力較大,導致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破舊,毀損嚴重。以南通市來説,據統計,目前全市共有灌溉泵站11886座,能正常運行的僅佔33%,老化失修問題突出。同時,渠道建設嚴重滯後,全市共有渠道28569.18公里,其中防滲渠道普及率為36%,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低,已不能滿足農業生産的需求和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

  農村水利現代化建設離不開政府財政的扶持,需要各級政府建立相應的投入增長機制。2011年,中央、省委“一號文件”均明確提出加大公共財政對水利的投入。在今年省“兩會”上,有代表委員就此繼續發出呼籲,同時提出具體建議,應加大省級財政投入比例,降低縣、鎮(鄉)配套比例,減免財力比較困難的鄉鎮配套,確保農田水利工程按時保質完工。本報記者 丁亞鵬

熱詞:

  • 灌溉泵站
  • 農水
  • 金湖村
  • 一事一議
  • 兩會
  • 一號文件
  • 基層
  • 農村水利
  • 建設村
  • 財政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