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拾金不昧有獎 是否挑戰傳統美德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8日 16: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廣州,拾金不昧的人將有可能獲得物質獎勵。

  日前,廣州市公安局起草的《廣州市拾遺物品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提出,失主領回失物時,可以自願將遺失物品價值10%的金額獎勵拾遺者;對無主的失物,政府予以拍賣,按拍賣款10%給予拾遺者。雖然該規定還只是在徵求意見階段,引來的社會關注卻不少。

  其實這並非新鮮事,世界上不少國家就對出租車遺失物的相關處理作出了規定。在日本,凡是乘客遺失的大宗錢款,司機拾到歸還可得到5%至20%的酬金;在荷蘭,失主認領錢物時必須送司機一束鬱金香花以表謝意,多數失主還會給司機適當報酬;在摩納哥,當地媒體刊登失物招領啟事,失主認領失物時需交給司機20%的酬金並且擔負廣告費。

  但此次廣州欲對拾金不昧者進行物質獎勵上升至法律層面,還是引起了社會熱議。人們討論的焦點在於拾金不昧有獎是否挑戰傳統,物質獎勵會否給傳統美德抹黑。

  其實,這樣的擔憂大可不必。

  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的一部分。社會鼓勵拾金不昧,因此才不遺餘力、創新手段,不管受到肯定的方式有何不同,其鼓勵美德的初衷絲毫未改。大張旗鼓地物質獎勵,只是鼓勵美德的手段之一。

  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拾金不昧的鼓勵和褒揚並不再局限于精神上的認可。人們重視社會的精神鼓勵,但也有一部分人在精神鼓勵之外,樂於接受物質獎勵,這些無可厚非。在這種情況下,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雙管齊下,更有助於拾金不昧的美德發揚光大,在拾金不昧者的利益維護方面也更具可操作性。廣州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就認為,社會應鼓勵拾遺者將拾獲物品交給招領機構,這樣失主丟失的東西才能有處可尋。若法律對招領酬金予以肯定,將會對雙方都有益。

  其實,不管精神鼓勵還是物質獎勵,其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發揚拾金不昧的美德,拾遺者和失主也需適應這種新的評價方式。從拾遺者的角度看,接受10%的獎勵並不意味著道德行為就變成了經濟行為,同樣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肯定;從失主的角度看,也應對拾遺者的勞動和付出表示認可,而感謝的方式不一定要排除經濟手段。《廣州市拾遺物品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中失主可自願獎勵拾遺者的“自願”二字,就已經給了雙方一定的空間。

  目前,我國明文規定對拾遺者進行物質獎勵的尚不多見,而社會和公眾也不妨給這種鼓勵美德的方式一定的觀察期和寬容期,而在進行新嘗試的同時,廣州有關部門也應做好拾遺物品的收集、登記、保管、招領、上繳等工作,對其價值判定方法、拍賣所得投向等一系列問題進行細緻的規定。種好這塊“試驗田”,我們也期待社會找到更多鼓勵美德的好辦法。

熱詞:

  • 傳統美德
  • 試驗田
  • 物質獎勵
  • 司機
  • 廣州市公安局
  • 寬容期
  • 判定方法
  • 評價方式
  • 鬱金香花
  • 遺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