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我國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和找礦取得重大突破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8日 15: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北京2月15日電(林英、袁于飛)在14日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集成成果獲得唯一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青藏項目對全球地學尤其是資源環境、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是國際地學界高度關注和激烈競爭的熱點前沿領域。地球起源與演化、大陸構架形成及演變、成礦機理、環境保護、災害防治以及氣候變化,都可以從青藏高原的研究中找到相關的答案。

  國土資源部原總工程師張洪濤介紹,集成成果是全國上百個科研、教學和地質勘查單位的科技人員歷經十多年的協同創新、艱苦奮鬥,挑戰生命禁區,奮戰雪域高原取得的,一舉填補了青藏高原中比例尺地質調查的空白,創新性地提出了全新的青藏高原地質演化和成礦理論,建立了適用於高寒特殊條件下的地質礦産勘查技術體系,實現了找礦重大突破,為確保國家資源安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

  青藏項目攻克了長期懸而未決的一些地質理論難題。建立的多島弧盆係構造理論,重塑了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過程,確立了我國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研究中的主導地位。建立的陸緣增生─大陸碰撞成礦理論,揭示了青藏高原的區域成礦規律,解決了在哪找大礦的問題。這一成果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地科聯的肯定,已被列入全球對比研究計劃。集成創新的適合高寒缺氧環境的礦産勘查和預測評價關鍵技術,顯著提升了礦産勘查的技術水平,加快了找礦進程。

  青藏項目填補了我國地質調查最後一塊空白區,填制了青藏高原177幅1:25萬數字化地質圖,以4公里的路線間距,拉網式穿越整個青藏高原,路線總長度50萬公里,面積220萬平方公里,首次獲得了海量的野外數據,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的科學發現,發現的21條蛇綠混雜岩帶,為重塑青藏高原大地構造格局提供了野外直接證據。

  青藏項目對解決資源瓶頸制約具有重大意義。通過項目的實施,確認了岡底斯、念青唐古拉、班公湖─怒江三大成礦帶,在西藏圈定了5大礦産資源勘查基地,同時還形成了在羌唐盆地找油的新認識。經測算,“十二五”期間規劃建設的9個大型礦山投産後,西藏GDP將至少增加400億─500億元,實現GDP總量翻番,而且還將帶動當地就業、稅收以及第三産業的大發展,這對於實現西藏地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熱詞:

  • 青藏高原
  • 找礦
  • 地質勘查單位
  • 國家資源安全
  • 蛇綠混雜岩帶
  • 地球起源
  • 地質演化
  • 理論創新
  • 我國科學家
  • 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