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研究稱青藏高原有望成為中國最大資源儲備地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7日 23: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北京2月15日電(記者孫自法)一項歷時十多年的國土資源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預計整個青藏高原礦産資源總量可達銅8000萬噸、金2000噸、鉛鋅3000萬噸,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資源儲備基地。

  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等完成的《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項目(簡稱“青藏項目”),剛剛被授予2011年度唯一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該項目在青藏高原新發現32個大型-超大型礦床,潛在經濟價值2.7萬億元人民幣。

  據介紹,青藏項目通過産學研聯合攻關,首次發現岡底斯、念青唐古拉、班公湖-怒江三大巨型成礦帶,發現驅龍、甲瑪、雄村等7個超大型和25個大型礦床,新增資源儲量包括:銅3194萬噸、鉛鋅1519萬噸、金569噸、銀23015噸,分別相當於12年前全國保有資源儲量的54%、12%、15%、21%。其中,驅龍銅礦儲量1036萬噸,規模躍居中國國內第一,相當於20個標準大型銅礦;甲瑪多金屬礦相當於10個標準大型銅礦、5個標準大型金礦。

  青藏項目攻克了長期懸而未決的理論難題:建立的“多島弧盆係構造理論”,重塑青藏高原形成演化過程,確立中國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研究中的主導地位;建立的“陸緣增生-大陸碰撞成礦理論”,揭示出青藏高原的區域成礦規律,這一成果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肯定,已被列入“金球對比研究計劃”。

  青藏項目還填補了中國地質調查最後一塊空白區,其以4公里的路線間距,拉網式穿越整個青藏高原,填制了青藏高原面積220萬平方公里的1:25萬數字化地質圖,首次獲得海量野外數據,取得一系列原創性科學發現。其中,系統發現的21條蛇綠混雜岩帶,為重塑青藏高原大地構造格局提供了直接證據。

  1999年開始,中國實施“國土資源大調查”專項,把青藏高原列為重點找礦目標區。12年來,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全國上百個地勘、科研、教學單位,每年上萬人次奮戰雪域高原,實現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和礦産資源勘查開發重大突破,顯著提升中國礦産資源保障能力。青藏項目獲中外專家高度評價,被稱為“中國地質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國際上十年來推動喜馬拉雅山系研究做出的最重要貢獻”。(完)

熱詞:

  • 青藏高原
  • 蛇綠混雜岩帶
  • 中國地質調查局
  • 資源儲量
  • 資源儲備
  • 超大型礦床
  • 成礦理論
  • 銅礦
  • 礦産資源
  • 勘查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