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業內人士、社會學者解讀“雙非嬰兒”現象,認為“港生”沒有想象中美好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8日 0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王蕊

  目前,香港的出生增長率已創下歷史新高,部分“貢獻”來自“雙非嬰兒”。有專家稱,香港關於“赴港生子”的“新政”,不僅僅是限制內地孕婦,更意味著,“雙非”生子現象,已經對香港經濟、社會,産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這些影響到底來自哪些方面,意味著什麼?記者就此採訪了各界專家。

  “港生”這條路,未必是最佳選擇

  近期,香港對內地孕婦生子限額作了調整,我覺得跟不少國家不斷對中國抬高移民門檻一樣——資源有限,不可能無限制供應。

  但這道門,一定不會關閉。深層次的原因,是香港人和不少發達國家、地區的民眾一樣,普遍面臨巨大的工作與生活壓力,生育意願不高,曾經直接導致香港的出生率出現連續下滑。

  內地人來港生孩子,消費不菲,給香港帶來不小的收入,也可以為香港帶來新的勞動人口,有助緩解香港人口老化問題。

  當然,因為“雙非”生子數量飆升,也給民眾和政府帶來憂慮:他們會不會來擠佔有限的福利和資源?父母來香港生寶寶的時候,可能只是來消費一下,再拿個證件,但香港政府需要憂慮的是,這些養在內地的港生孩子,什麼時候回流,有多少回流,是集中一個時段來,還是根本不會來?要不要為他們的就業做計劃、要不要為他們預算基本的保障?

  對多數年輕的父母來説,這個“香港夢”也沒那麼美好。

  養在內地的“港生”孩子,屬於外地戶籍,無法享受內地的醫療教育福利。

  現在國內的孩子,出國留學門路很多,如果只是想以後孩子出國留學或移民更方便,“港生”未必是最佳選擇。

  60後和70後追求的生活方式

  ——浙江大學經濟學教授史晉川

  參與“赴港生子”這一群體的,多數是企業家,年齡界定在60後和70後。他們希望孩子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教育,享受到優質的生話。赴港生子,或去國外生活,已成為他們追求的生活方式。

  這個人群可能還有一個想法就是,雖然現在國內處於比較好的發展時機,但孩子取得國外身份,可以給自己的財産“留條後路”,實現人的自由進出和錢的自由進出。這也是他們對國內制度和發展的未知,作出的一些保護性準備。

  “赴港生子”中還有一批人,對國內醫療服務和教育總不是很放心,這種心理,就跟現在多數年輕父母買進口奶粉的心理一樣。

  隨著我國發展政策改變,計生政策的調整,醫療服務改善,“赴港生子”的潮流會回落。

  部分富裕夫妻的生育要求

  ——北京改革和發展研究會會長陳劍

  我覺得“赴港生子”背後,有兩個主要因素。

  首先是源於內地現行生育政策的限制。

  “赴港生子”是一部分經濟比較富裕的夫妻的生育要求,這種現象是生育意願與生育政策的矛盾的反映,這在浙江表現可能更加突出。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社會發達富強了,一部分有錢人,涉及到財産繼承和家族興旺問題。有些企業家,希望有更多子女,以達到財産繼承的安全。

  “赴港生子”,由於語言溝通幾乎沒有障礙,醫療水平和服務比較好,一邊有市場和服務,另一邊有需求和經濟能力,市場和需求結合在一起,自然會有更多的人作出這個選擇。

熱詞:

  • 赴港生子
  • 港生
  • 新政
  • 雙非
  • 貢獻
  • 雙非嬰兒
  • 孕婦
  • 出國留學
  • 醫療服務
  • 生育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