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帶着“保八爭四”的目標起步,賽季沒結束目標就破碎;投入千萬鉅資簽約外援,結果竟是竹籃子打水;衡業接過盼盼衣缽,在某種無形壓力下摸索着前行;擁有豪華的本土球員,卻提前兩輪無緣季後賽……這不得不讓人反思──到底誰該為遼籃的“悲劇”負責?是外援,是教練,還是管理部門?迷失的遼籃,正站在CBA的米字路口……
外援確實不給力,但該負全部責任嗎?
去年秋天,NBA深陷“停擺泥潭”,CBA其他俱樂部見此良機,紛紛搜刮大牌外援。而一直被詬病不捨得掏錢的遼寧男籃,在換了東家之後,史無前例砸出100萬美元引進湖人球員鮑威爾,加上張慶鵬歸來,一時間讓人信心滿滿。可是,與遼籃簽了保障性合同的鮑威爾在賽季開始後,表現平平的他受到隊友和教練質疑。
數據顯示,鮑威爾場均只有16.52分,尤其在衝擊季後賽的幾場關鍵比賽,甚至其中四場比賽只有場均4分6個籃,卡尼整個賽季三分命中率雖有32.3%,但面對新疆10投0中的現實確實讓人抓住了“小辮子”。想想去年浙江的馬庫斯,本賽季去了山西一樣好用,馬布裏換了三個隊都是核心,這説明外援的自身實力很重要。而鮑威爾、卡尼除了不了解CBA,很大程度或許是自身能力真的一般。然而,當我們把更多矛頭指向他們的時候,為何不反省,當初選外援時是不是看走了眼?
沒有風格打法糾結,頻換教練難解問題!
縱觀整個賽季,遼籃自身風格盡失。曾經的快速反擊追身三分,只在記憶中;曾經外援作用雖單一,但確實能幫助球隊彌補某環節不足。以2007-2008賽季遼籃時隔9年後重返總決賽為例,首要的因素就是:鮮明的風格,血性的打法,良好的執行力。當桑普森和奧德傑“雙塔”往內線一站,以邊強、張慶鵬、楊鳴、劉相韜為首的外線火力幾乎讓任何一個對手都膽寒。
本賽季,以鮑威爾為例,當他空降瀋陽參加第一堂訓練課之後,他的“位置問題”就讓在場記者一頭霧水。當我們一次次看著韓德君獨霸內線頻頻獻上恐怖數據時,充當大前鋒角色的鮑威爾便被孤立;當張慶鵬不再有“三瘋”的外線遠投時;當“高齡”的邊強整個賽季快要坐穿替補席時;當楊鳴開始戀上助攻時……遼籃的看家本領“三分”不見了,在聯賽尚有一輪的情況下,31.54%的三分命中率,全聯盟僅高於浙江廣廈。即便主帥李戈再堅強,身在其中也迷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