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在辛亥革命中誕生的中國銀行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6日 0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鐘航 陶然

  編者按 中國銀行誕生於辛亥革命之中,迄今已有一個世紀。作為中國唯一持續經營百年的銀行,中國銀行的發展歷程,堪稱中國近現代金融史的縮影。本報今起推出“百年中行”專欄,截取中國銀行及浙江分行發展中的幾個片段,和讀者一起感受中國銀行一個世紀的風雨兼程。

  清朝末年,為打破外國銀行對中國金融的壟斷,清政府于1905年8月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國家銀行戶部銀行,1908年2月更名為大清銀行。

  辛亥革命爆發後,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于1912年1月上書剛剛成立的民國政府,建議將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作為政府的中央銀行。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迅速批准,要求“先行開辦,剋期成立”。

  1912年2月5日,中國銀行在上海漢口路3號大清銀行舊址舉行成立大會,並正式對外營業。

  1913年9月15日,農曆癸醜年中秋,中國銀行浙江分行在杭州清河坊東太平巷原大清銀行舊址成立,從此“中國銀行”的旗幟開始飄揚在浙江大地。1914年起,浙江分行先後在溫州、寧波、嘉興、湖州、蘭溪、屯溪等地設立分號,在金華、余姚、衢縣、歙縣、玉山、盛澤等地設立辦事處、分處、寄莊20余所,分支機構布及浙江全省和皖南、蘇南、贛東等地。

  中國銀行成立後,立即承擔起中央銀行的職能,收兌軍票、代理國庫、整理公債、發行貨幣,在統一全國幣制、維護金融秩序、服務民生經濟等方面發揮了中樞作用,有力鞏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1916年5月12日,袁世凱政府為解決財政困難,悍然下令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所有已發行之紙幣及應付款項,暫時一律不準兌現付現”,引發社會嚴重恐慌。中國銀行上海分行以“寧可刑戮及身,不忍茍且從命”的決心,拒絕執行“停兌令”,以“為國家維持一份元氣,為人民留一線生機”,並連續三日在《申報》刊登廣告,承諾“上海鈔票一律收兌”,以安撫民心。

  浙江分行亦響應號召,抗擊“停兌令”,向同業緊急借調現銀,並委託杭州三十余家大錢莊公開掛牌,無限制兌現中行鈔票。在各方聲援下,政府最終收回“停兌令”。

  抗“停兌令”事件不僅使中國銀行聲譽大振,更增強了普通民眾對銀行業的信任,為樹立現代銀行業的市場信譽和地位發揮了關鍵作用。

  1912~1949年,中國銀行職能發生了三次轉變,先後成為中央銀行(1912~1928)、政府特許國際匯兌銀行(1928~1942)、國際貿易專業銀行(1942~1949)。在這37年間,面對戰亂頻仍和時局動蕩,無論職能如何變化,中國銀行始終以服務國家和民族為己任,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與進步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熱詞:

  • 中國銀行
  • 國際匯兌銀行
  • 辛亥革命
  • 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 停兌令
  • 申報
  • 中央銀行
  • 1949年
  • 軍票
  • 三次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