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PM2.5減排需要公眾參與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6日 06: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環境報第1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段時間以來,PM2.5成了關注焦點。較長時間“霧裏看花”的灰霾天氣,使得公眾産生了諸多怨言。有的抱怨環保部門公佈的監測結果與實際感觀差別太大,甚至質疑公佈的數據有虛假成分;有的埋怨政府重視不夠,沒有對PM2.5採取有力的治理措施。

  實事求是地講,熱議和埋怨可以理解,公眾對大氣質量的普遍關注反映了環境意識的增強。應該説,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倘若在一二十年前,恐怕不會有太多人關注PM2.5、灰霾以及臭氧這類非常陌生的專業術語。

  令人欣慰的是,環境保護部在2011年底給出了全國城市監測PM2.5的時間表。今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將率先展開PM2.5監測。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監測之後誰來治理?毫無疑問,第一責任應由政府來承擔。為此,不久前印發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從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産業和能源結構調整來減少大氣的污染負荷,同時要切實加強對現有涉氣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的監管和治理。

  各級政府的行動固然重要,但這絕不意味著解決大氣污染問題與我們每個人就沒有關係了。其實,PM2.5的減排更需要公眾的參與。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而且也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比如,積極倡導低碳、綠色的出行方式,儘量選擇乘坐公交、騎自行車或者步行;還如,積極參與全民綠化植樹活動,減少土地沙化而造成的揚塵;又如,對一些與現代文明相背離且對廣大人民群眾健康有害的傳統文化習俗,諸如過量燃放煙花爆竹,採取一些節制的態度;再如,農民朋友在收穫季節,不要到處焚燒秸稈……諸如此類的問題,需要公眾的身體力行。

  現在的問題是,在對待大氣污染“怎麼看”的問題上,似乎大家都能給出一個正確的答案。而在防治污染“怎麼辦”的問題上,就不那麼盡如人意了。

  從現實的情況來看,許多人大都抱著一種與己無關的態度,甚至片面地認為“享受良好環境是我的事,防治污染不關我的事”。一些與低碳、綠色理念相悖的生産生活方式並不鮮見,諸如出行過度地依賴機動車、大面積焚燒農作物秸稈、無節制燃放煙花爆竹等。這不,據媒體報道,春節期間,由於大量燃放煙花爆竹,一些城市PM2.5濃度有明顯上升的趨勢。

  環境保護歷來是一項需要全民參與的事業。一方面,良好的環境能夠讓每個人從中受益。另一方面,好的環境也需要大家共同去創造、去呵護。每個人既有享受良好環境的權利,也有自覺維護環境的義務。

  總之,PM2.5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公眾對維護良好環境的冷漠和社會責任感的缺失。我們相信,有各級政府的強力推動,再加上我們每個人的自覺參與,陰霾終將散去。

  (作者係河南省環保廳副廳長)

熱詞:

  • 污染負荷
  • 減排
  • 公眾參與
  • 防治污染
  • 低碳
  • 灰霾
  • 大氣污染
  • 農作物秸稈
  • 揚塵
  • 國家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