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高校招生“掐尖”冷戰該休矣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6日 03: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深論

  “北約”和“華約”兩大陣營的對峙,曾是上世紀冷戰時期的一道“風景”,如今卻被移植到中國高考的“戰場”上。報載,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被稱為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大戰最密集、最慘烈的週末。

  這則可以説已經司空見慣的新聞,我先是一瞥而過,未加留意。仔細一看,原來焦點是兩聯盟“選擇在同一時間進行考試”。各自負責人均表示,是希望為往年那些筆試同時被兩大聯盟學校錄取、又無法兼顧面試的同學節省精力和資源。但公眾提出質疑,兩大聯盟如此安排,其實是“掐尖”戰的升級。

  名校要招“優秀生”,這本無可厚非。但一定要“優秀”到“TOP 10”乃至“三甲”甚至“狀元”,就讓人費解了。依我看,很多考生在智力上和學習能力上,差別應該不像想象的那麼大。何況高考,還存在著無數説不清、道不明的偶然因素。但是,我記得此前有個咱們自己做的中國大學排名榜單,其中有關“大學畢業生質量”的指標,似乎是按“高考志願填報指南”計算出來的。由此可見,其實在中國,大學生的確在入學前就決定了自己在大學中的學習質量了。這也就難怪“北約”和“華約”兩個&&大哥每年都在搶狀元方面明爭暗鬥。

  坦率地説,我對中國名校的做法,即用“中國最好”的老師教“中國最會考試”的學生,然後使學生學到了更會考試的本領,一直是持懷疑態度的。我也懷疑中國的教育制度其實一直沒有走出“科舉制度”的窠臼,不過是以“科學八股”取代了“封建八股”而已。

  因為我們的教育制度從一開始追求的就是標準答案,於是就把學生的思想“規範”到一條極為狹小的死衚同。書上説的,尤其是教科書上説的;教師解釋的,尤其是在課堂上解釋的,統統是不容懷疑的。所謂考試,就是死記並復述以上的“知識點”告訴你的標準答案。所以就有了標準答案是“諸葛亮”,就不能寫成“孔明”的黑色幽默。雖然在《水滸》中“孔明”另有其人,但想必老師也不會非要這樣牽強附會地扣學生的分。可以理解,老師也是“好心”,但這樣“修理”學生,一直到大學畢業,直到走上社會,走上工作崗位,他們怎麼能突然就有了創新能力呢?面對問題,首先要想書上是怎麼説的、老師是怎麼講的、標準答案是什麼?都是標準答案,哪還有創新的餘地呢?這就是中國教育最大的悲哀。

  因此,以“北約”、“華約”&&大哥為首的名校真的不必再為“掐尖”而繼續冷戰了。説句笑話,如果哪年&&大哥錄取一批高考分數較低的學生,最後把他們培養成出類拔萃的人才,那才是真本事。孔子就是這麼做的,七十二賢人中,曾參遲鈍,高柴愚笨,仲由魯莽……最終都能“登堂入室”。

熱詞:

  • 掐尖
  • 北約
  • 高校招生
  • 華約
  • 標準答案
  • 自主招生
  • 孔明
  • 冷戰時期
  • 狀元
  •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