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警察擴權憂思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5日 10: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學習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原本不在立法規劃中,並沒有經公開徵求意見的居民身份證法修正案(下稱修正案),首次提交全國常委會審議即獲通過。

  2011年10月29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修改身份證法的決定》,儘管修正案只有六條,但因事關每個公民,仍然引發公眾矚目,其中兩條頗受爭議:

  一是將指紋信息增加為居民身份證登記項目,並規定“公民申請領取、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應當登記指紋信息”;二是擴大警察查驗身份證範圍,將“在火車站、長途汽車站、港口、碼頭、機場或者在重大活動期間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場所”納入查證範圍。

  此前,根據居民身份證法,警方僅在四種情形下可查驗居民身份證:“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需要查明身份的”、“依法實施現場管制時,需要查明有關人員身份的”、“發生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突發事件時,需要查明現場有關人員身份的”和“法律規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王建勳認為,新增的查驗情形以“場所”而非“特殊情形”為標準,大大擴大了查驗範圍,只要公民出現在這些地方,警察就有權查驗,這容易導致權力濫用。

  據介紹,警察可以將人帶走盤查24小時乃至48小時。

  王建勳也認為,即使擴大警方查驗身份證範圍,亦需建立配套機制,約束警方濫用該權力。

  在清華大學余凌雲教授看來,修正案沒有詳細規定警察執行公務的具體程序。首先,沒有確立警察必須有“合理懷疑”方可查驗的規則;其次,對於公民拒絕查驗的情形,籠統規定“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分別不同情形,採取措施予以處理”,有可能成為濫用權力的灰色地帶。

  眾多人大代表亦多年來提案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但至今未能被全國人大提上議事日程。徐景龍認為,“重管理、輕保護的思路,一直影響着我們的立法”。

  修正案既有條款既未從機制上解決信息安全問題,也未明確公民信息的範圍及其權利,其適用仍有待立法進一步完善。

  (2011年第 26期《財經》)

熱詞:

  • 警察
  • 修正案
  • 查驗
  • 財經
  • 特殊情形
  • 合理懷疑
  • 居民身份證法
  • 關於修改身份證法的決定
  • 警方
  • 十一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