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部分流浪人員寧願乞討不接受救助 社會救助遇尷尬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4日 07: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廣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廣網北京2月1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極寒天氣一次次襲來,但是有這樣一群人總是引起人們的關注,他們白天活躍在熱鬧的繁華鬧市,乞討、撿垃圾;晚上,他們或者聚居,或者擠在溫暖的地鐵站、地下車庫等地方休息。他們就是處在城市底層的流浪乞討人員。

  在上海浦東新區,有一對中年夫婦沿街乞討,救助站的工作人員上前勸阻,但他們拒絕了救助。這對夫婦説,自己是以乞討為生,他們擔心進了救助站沒有自由斷了生活來源。

  妻子:我不願意(接受)救助,你管我吃管我喝,我兒子還需要我們兩個照顧。

  丈夫:我小孩不是還需要照顧嗎,你把我放到救助站,我不還是沒錢嗎?

  提到社會救助遭遇的尷尬,上海浦東新區救助管理站副站長談心(音)也深有體會。

  談心:如果勸導不行,我們對他們其實沒有辦法,這是社會問題。

  救助與流浪,好似一對“冤家”,一個要救助,一個卻不願被救助,這樣的現狀讓救助部門很尷尬,因為“自願救助”本就是用“人性化”來堅持它溫情的表達。

  對於幾經勸説都不願意去救助站的流浪人員如何救助?民政部社會事務司生活無著人員救助管理處處長王宏麗介紹説: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救助機構上街救助的時候,會帶上棉衣棉被、食品和開水。經過勸導後,對不願意到救助站,我們會把棉衣棉被發給流浪人員,同時留下方便麵和食品。

  江蘇鹽城市救助站站長顏慶祥説,一些網戀、誤入傳銷或錢包被竊的人員,都樂於接受救助,但職業乞討人員不願意被送回家鄉。他們便束手無策。

  顏慶祥:(乞討)已形成職業了,他不需要(救助),他外出就是為了掙錢。

  到底是哪些人不願意接受救助呢?公共管理學專家、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丁兆林介紹:可能有些人離開家,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不願意回原籍;還有一些人是職業乞討者,收益不一定比接受救助差。這就給政府管理部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甄別。

  對於職業乞討的流浪人員,救助機構顯得蒼白無力。而我國也缺乏相應的社會工作者來專門甄別、救助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只能依靠警察和城管進行管理並把流浪人員送到救助站。針對所謂“職業乞討”的人員,該如何來規範管理呢?丁兆林提到:對於職業乞討的人,應該找些其他經濟收益,規定一些地點。

  有專家認為,在國外,流浪是一種生活方式,福利待遇可以保證流浪人員不勞動也可以生存。這些國家同樣在探討如此的方式是否在鼓勵懶惰,應該提倡誠實勞動。而在我國,長遠來看,讓職業乞討者擺脫流浪的生活狀態,關鍵要縮小地區差異、城鄉差別,還要有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熱詞:

  • 救助站
  • 乞討人員
  • 救助管理站
  • 救助機構
  • 人員救助
  • 社會事務
  • 流浪乞討人員
  • 社會救助
  • 冤家
  • 新聞晚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