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官方10日公佈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今年首月,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7.8%。儘管此間許多學者官員強調,受制于春節等特殊因素,首月外貿數據不可過度解讀,但中國外貿陰霾未散,卻是不爭的事實。
事實上,相較于官方強調的“同比下降7.8%”,進出口總值“環比下降18.1%”的事實更讓人心悸,真實印證了中國外貿正在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的頹勢。
針對未來一段時期的外貿形勢,輿論有著各種猜想。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便是歐債問題能否出現轉機。9日,歐盟成員國就另立新約、加強財政紀律達成重要共識,這固然是歐債危機“治本”的開始,而經濟基本面開始改善的美國也已表態“盡全力”助歐,但危機的解決非朝夕之功,中國的外部經濟環境仍不樂觀。
經濟不彰的同時,是政治氣候對於中國外貿的重壓。本年度是美法等國的大選年,以對華強硬來換取票源,早已成為一種常態。種種跡象表明,今年將是貿易摩擦的高發期。對於國內諸多脆弱的外貿企業來説,今年是它們名副其實的“2012”。
然而,當下也是外貿轉型的好時機。
之所以這樣説,首先,外貿困境下,轉型已成為各界空前一致的共識。在年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擴內需被特別強調,這其中有決策層的戰略自覺,但外貿困局的倒逼機制不容小覷。簡言之,克服惰性,推進外貿轉型升級,當下阻力最小。
轉型共識下,中國官方也已有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應對思路:在保持外貿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的基礎上,切實減輕進出口企業稅費負擔,加大對有效益出口企業的金融支持,特別要解決中小出口企業的困難。積極擴大進口,清理進口環節的不合理限制。以質取勝,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大力開拓新興市場。
對於企業自身,探索由對外轉向對內、由傳統的規模經濟轉向個性化、多樣化、定制化、流程化的範圍經濟,由過去的簡單的定制轉向研發設計。對於有實力的企業,探索創新貿易方式,借歐債危機的“空檔”加快“走出去”步伐等,應成為轉型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