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農曆龍年的第一個重要經濟數據--PMI在2月1日公佈。這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是中國外貿形勢。數據顯示,1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9%,比上月下降1.7個百分點,進口指數為46.9%,比上月下降2.2個百分點,外需的減弱顯而易見。
去年12月份,我國出口1747.2億美元,增長13.4%,當月出口增速為2009年11月份以來新低。自2011年9月份以來,我國外貿出口增速已連續4個月出現下降,出口企業正面臨訂單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諸多不利因素,形勢十分嚴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中下調了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值,2012年為3.3%、2013年為3.9%,分別下調0.7和0.6個百分點。這讓中國外貿面臨更大挑戰。
東部地區如何突圍?
我國外貿排名前七位的省市外貿額佔全國外貿的81.5%。但這些外貿“大塊頭”近來的日子卻不好過。
連續24年的“外貿狀元”廣東的形勢不容樂觀。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數據顯示,儘管2011年廣東外貿達到9134.8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16.4%,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25.1%。但與全國外貿增幅的差距卻在繼續拉大。2011年廣東外貿增幅比全國22.5%的增幅低6.1個百分點。
海關人士分析認為,2011年廣東省外貿突破9000億美元,年內屢次刷新單月進出口、出口、進口歷史記錄,但仍難掩增速趨緩的局面。近月進出口數量指數明顯萎縮,顯示歐美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以及國內經濟的下行風險影響廣東省外貿經濟發展,2012年廣東外貿形勢依然嚴峻。
數據顯示,2011年廣東、江蘇、上海、北京、浙江、山東、福建七省(市)出口增速分別為17.4%、15.6%、19.9%、16%、20.7%、29.9%和6.5%,除浙江、山東的增幅高於全國水平外,其他均低於全國平均數,福建出口增長更是只有一位數。
浙江省商務廳廳長金永輝透露,浙江外貿下行趨勢非常明顯。根據浙江省商務廳對浙江省內1700家外貿企業的監測顯示,2011年11月在手合同同比增長或持平的企業約佔70%,這比4月下降了10個百分點。
江蘇蘇美達輕紡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永清告訴記者,2010年時中國的紡織服裝價格較高,這導致一些訂單在2011年轉向了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國家。“目前,外貿企業手中的訂單的確要比去年少一些。這裡面有春節的原因,但也有些客人是因為看到價格呈現下跌趨勢,所以推遲了下單的時間,估計後續還會有訂單。”
除了訂單減少外,東部省份還承受著人力成本上升的壓力。
“今年新年招工時,新員工的薪金期望普遍上漲了20%~30%。”新加坡奧貝美國際貿易公司的總經理陸繼松告訴記者,在上海的一次招聘會上,普工的工資甚至被叫到每月5000元,而一些剛剛拿到證書的技工提出了每月6000元的工資要求。
面對複雜形勢,東部地區也在尋求外貿突圍。
廣東省外經貿廳建議對近兩年出口企業新增的一些稅費考慮適當緩徵或調低徵收標準,以加大對外經貿企業的扶持力度。同時,建議國家加大對地方電子口岸建設的知道支持,加快推進口岸多方面數據共享。福建省外經貿廳則提出引導企業加快産業機構産品結構調整,培育自主品牌。
陸繼松告訴記者,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企業就已經意識到需要開拓多元市場,不斷開發新産品。“金融危機後,我們就開始注意一些新市場的開拓,比如印度、孟加拉、越南等。”陸繼松説,經過幾年的開拓,一些原本不太注意的市場卻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東盟市場勢頭就非常好,目前東盟各國的GDP增長潛力很大,而且我們可以利用人民幣結算方式與東盟的客戶開展貿易,這就把匯率風險拋開了。”他坦言,東盟市場的表現讓自己的企業嘗到了甜頭。
與此同時,新産品也成為企業穩定出口的著力點。陸繼松説,企業開發的一款新産品將在3月份開始在東南亞國家投放廣告,希望以此帶動出口。“歐美市場的形勢對出口殺傷力很大,企業1月的出口只能説略好于去年。但要保證全年出口增長難度非常大。”
楊永清也認為,目前企業必須在提高效率、控製成本上下功夫。“現在應該是外貿企業要實現轉型的關鍵階段,強者愈強,弱者淘汰。企業要轉型就必須打造有品牌、質量好、高附加值的産品。”
市場復蘇“聲聲慢”外貿企業多想轍
大年初八,林先生的工廠已經開工了。“今年的形勢不好,要多花些功夫了。”做了20多年外貿生意的林先生對今年的外貿形勢不甚樂觀。在他眼裏,能想辦法維持住2011年的水平就是勝利。
經濟數據也印證了林先生的感受。在2月1日公佈的PMI指數中,1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9%,比去年12月下降1.7個百分點,仍然在收縮區間。此前,新出口訂單指數已連續4個月位於50以下。
交通銀行的報告稱,年內歐債危機難有根本性轉機,受其影響,世界經濟增速將繼續回落,我國外部需求將會走弱,2012年我國出口增長將比2011年明顯放緩。
1月3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第六次全體會議,與去年10月29日的會議一樣,本次會議繼續提到了要“促進對外貿易穩定發展”。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恰如市場預期:出口的確面臨較大壓力。
面對即將國際市場復蘇“聲聲慢”局面,外貿企業也開始多方想轍。
用工有保有壓
讓林先生比較棘手的是招工問題。位於廣東陽江的工廠雖然已經開工,但工人的工資卻在上漲。“我們這裡工人工資漲了20%~30%。即使這樣也未必能招滿工人。”“我們當然理解人力資源上漲的趨勢,最低工資的調整也是要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不過這些成本要消化,很大程度上需要提高産品售價。”林先生説,這樣一來,矛盾就出現了。“現在外需在減少,客戶都在壓價,如果我們的産品價格漲上去,恐怕壓力會更大了。”
同樣為工資上漲煩心的還有新加坡奧貝美國際貿易公司的總經理陸繼松。他的工廠位於浙江,不過年初,企業就開始赴上海等地招工了。他也告訴記者,工人對工資的期望普遍上漲了20%~30%。“如此高的漲幅對於生産低端産品的企業來説是難以承受的。”陸繼松告訴記者,一些小型外貿企業,人工成本佔産品成本的比例已經從30%上漲到50%。“去年以來,一些中小外貿企業就在艱難維持,這樣下去還能維持多久誰都不好説。”
為了解決用工壓力,林先生的對策是有保有壓。“我們放棄了一些利潤較低的訂單,集中人力保證利潤高的訂單,把有限的人手用在刀刃上。”
另一方面,一些崗位上林先生還增加了人手。“比如我們增加了應對詢價的業務員。”他介紹,由於經濟不景氣,國外買家在下單時更為謹慎,詢價反而更多。“經濟不景氣,國外買家也在比較産品和價格。雖然從去年底開始,詢價轉化為訂單的效率相對少了一些,但我們不想錯過機會。”
市場多點開花
冷空氣來了,大家都會跟著著涼。這是許多外貿企業擔心的事情。
歐美經濟前景不明影響到歐美的訂單,但陸繼松最擔心的是新興市場也會被傳染。要知道去年自己的企業就是在新興市場嘗到了甜頭,這讓他對新興市場格外看重。如果歐美經濟的低迷“傳染”給新興市場,那他的壓力就更大了。
自打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陸繼松就開始有意開拓新興市場,包括印度、孟加拉、越南、台灣等地都進入了他的視野。幾年下來,陸繼松小有收穫。“從1月份的情況看,我們還是略好于2010年和2009年的。”他坦言,這其中非傳統市場的訂單增加的最為明顯。
江蘇蘇美達輕紡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的客戶中,歐美客戶佔了70%~80%。但在公司董事長楊永清看來,新興市場同樣值得看好。“比如俄羅斯、巴西,甚至是東歐市場都是值得關注的。”
楊永清告訴記者,公司近年來對東歐、巴西的客戶持續跟進,目前來自這裡的訂單保持穩定的狀態,影響不大。“俄羅斯入世後,對我們來説有了新的利好,我們還是很看好這個市場的。”
來自海關的統計顯示,外貿大省廣東、浙江、江蘇等地對拉美、中東地區、非洲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進出口總值均有大幅增長,其增幅要高於歐美和日本等傳統市場。
産品提升價值
新産品是外貿企業想到的另一個抗壓良方。在內外壓力下,生産高附加值的新産品是很多外貿企業保證利潤的渠道。“拿紡織服裝來説,一些低端産品的訂單已經逐步向孟加拉、柬埔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轉移。”楊永清介紹,這些國家的人力資源成本更為廉價,同時歐盟、美國對於一些東南亞國家的貿易政策更為寬鬆。“比如,孟加拉國的服裝出口到美國、加拿大等可享受免稅,在關稅成本上至少比中國少17%。”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分析顯示,一些大路貨、低端産品訂單越來越多地向東南亞等周邊國家轉移。在這種情況下,靠什麼留住訂單成為中國外貿企業思考的課題。對此,楊永清的答案是:“做他們做不了的。”
相比于東南亞,中國的人工成本的確在上漲,但中國産品的質量,中國企業的研發水平仍然高於這些國家。楊永清表示,面對外貿挑戰,企業轉型的機遇更大。
林先生也在考慮調整自己企業的産品機構。“以往可能每年開發5個新産品,今年需要開發更多了。多下功夫、多想點子才能應對挑戰啊!”林先生説,企業今年計劃多參加國際的展會,重點推出新産品,希望以此獲得更多訂單。
摩擦提前準備
在經濟低迷之時,貿易摩擦的爆發頻率就會上升。
新年伊始,有關中國製造的貿易爭端就開始不斷出現。除了要面對來自主要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企業還要應對新的形勢——貿易保護主義出現了向發展中國家蔓延的趨勢,阿根廷、土耳其、印度尼西亞等國相繼宣佈對紡織服裝進口採取限制措施。
美國德傑律師事務所亞洲業務執行合夥人陶景洲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今年中國企業遭遇的貿易摩擦一定會更加嚴重。“隨著中國在國際貿易中份額的增加,正常情況下,貿易摩擦都會增多,更不用説是經濟不景氣的時候。”
今年恰逢歐美大國的選舉年,美國、法國、俄羅斯均將舉行大選。陶景洲表示,國際貿易歷來與這些國家的國內政治緊密相連。每到大選之時,便拿中國説事似乎已經成為慣例。“世貿組織上訴機構剛剛發佈美歐墨訴中國原材料出口限制案裁決報告,這無疑給西方國家增加了‘底氣’。”同時,新興市場也沒打算“放過”中國。陶景洲預計,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國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也會增加。此外,中國企業還需注意埃及、敘利亞、伊朗等地可能發生的政治風險。
對此,他建議外貿企業要早作準備。“中國企業在出口價格上容易惡性競爭。為了減少貿易摩擦,中國企業要把環境成本、社會責任等計入産品價格,採取合理的價格制定機制是外貿企業需要特別注意的。在這方面,行業組織定期公佈的供求信息、價格信息都是很好的參考,企業應該隨時跟蹤。”
中西部怎保後勁?
在東部地區對外貿形勢嚴陣以待的時刻,中西部省份卻迎來了外貿的大幅增長。
據武漢海關統計,2011年,湖北省外貿進出口總值335.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1%。其中,出口195.4億美元,增長35.3%;進口139.8億美元,增長21.5%。全省進出口總值列全國第13位、中部六省首位。南昌海關統計顯示,2011年江西省外貿出口總值首次突破200億美元,達到218.8億美元,躍居中部省份第1位。據鄭州海關數據顯示,2011年河南省進出口總額達326.4億美元,與2010年相比增長83.1%,進出口增速僅次於重慶,居全國第二,實現跨越式發展,其中進出口、進口、出口增速在中部地區均為第一。
西部地區的外貿增長幅度同樣堪稱“高原”。據重慶海關數據顯示,2011年,重慶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292.2億美元,同比增長1.4倍,增長幅度位列全國第一。四川對外貿易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規模首次突破5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其中,貨物貿易進出口477.8億美元,同比增長46.1%,增幅居全國第7位,總額穩居中西部第一位、全國第11位。
事實上,近10年來,西部地區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年均增長在25%以上,增速超過東部地區。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分析,産業轉移是造成中西部外貿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加工貿易從沿海轉移過去。比如説富士康轉到重慶、河南,就給當地的進出口帶來極大的增長。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沈丹陽分析説,“中西部地區有些省份一年的進出口才上百億美元,每增加一個項目,像富士康一個項目就帶來幾十億美元甚至上百億美元,增速一下子就上來了。”
在東部省份為2012年外貿形勢擔憂之時,中西部地區對外貿增長的信心依然很足。河南省已經把今年的外貿出口增長目標定在了3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商務廳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對今年新疆外貿的形勢並不擔心。“新疆的形勢還是不錯的。去年新疆的外貿剛剛創歷史新高,今年應該還有不錯的增長。”
談到中西部地區的外貿提速,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對本報記者表示,中西部原來的外貿基數較小,同時,這些年我國産業轉移在加快,效果在顯現,同時也説明中西部發展在加快。“近年來,中西部地區GDP的增速也高於東部,外貿快速增加也是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正常反應。事實上,除了加工貿易增加外,中西部地區利益當地的資源、成本、原材料優勢,一般貿易量也在增加,當地許多特色産業也在擴大。”
李雪松認為,中西部地區外貿保持較高速讀增長可以持續一段時間,只要政府部門做好服務,保持政策的穩定,隨著産業轉移,中西部地區産業鏈條逐漸完善,行業龍頭企業引進的增加,中西部成為外貿增長“高地”不會是短期的。
沈丹陽也表示,中西部地方政府採取了很多有針對性的措施,在地方所能夠支持的政策方面給了很大的支持,在扶持、促進、服務方面都有比沿海地區更有針對性的措施。
一個讓中西部感到欣慰的是,今年國家的外貿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2012年,我們將保持外貿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研究出臺新的促進措施,鞏固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日前召開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説。這些措施包括:完善出口退稅政策機制,加快退稅進度;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推動加工貿易向産業鏈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轉移;拓寬外貿企業融資渠道,改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等。
據悉,獲得去年外貿增幅“冠軍”的重慶已經提出對外貿易450億美元的目標,同時力爭實現500億美元。為確保目標任務的實現,重慶市外經貿委將從推進保稅物流業態發展、擴大消費品進口規模、圍繞渝新歐通道加大貨運量、加大展會的客商邀請力度、做強最大服務外包五個方面切入,加強引資力度。
江西也提出,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深度開發傳統市場,著力擴大新興市場,積極拓展東盟等自由貿易區市場,支持幫扶重點出口企業擴大出口。支持上饒茶葉出口基地建設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優化外貿出口商品結構,提升外貿出口效益和水平。
今年外貿到底會多慘?
在年初召開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商務部對2012年外貿增幅的估計是10%。不過眾多外貿大省還是紛紛調低了外貿增長預期:廣東2012年進出口增長目標為7.5%;江蘇2012年進出口增長目標為8%;浙江2012年進出口增長目標11%,其中進口增15%,出口增10%。“今年一季度的外貿形勢是比較嚴峻、比較複雜的。”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此前對媒體表示,一季度出口增幅會下降。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也有類似看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張建平坦言,中國出口面臨很大的挑戰。“這主要是歐債危機引發的。將來如果歐洲發達國家採取緊縮的政策,保證能夠獲得足夠的流動性,那麼這些勒緊褲腰帶的措施,都會導致歐洲的市場需求會萎縮,歐洲恰恰是中國的第一大的貿易夥。”
同時,歐美日市場的關聯性非常強的。歐洲不好,發達國家整體的市場可能也不會太好。
數據顯示,2011年,中歐、中美、中日雙邊貿易總值分別增加18.3%、15.9%和15.1%,比進出口總體增速分別低了4.2、6.6和7.4個百分點。
更有機構預測,今年1月,外貿會出現負增長。興業銀行預測,1月的進、出口數據將是負增長。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1月份進、出口增速可能雙雙墜入負增長區間。其中,預計出口同比下降3.8%,進口同比下降9.9%。“這既有農曆春節生産不正常因素的影響,也應該有人民幣有效匯率過強導致企業訂單不足的影響。在進、出口雙降的情況下,預計順差仍能保持在160億美元的水平上。”
外貿企業的感受同樣如此。新加坡奧貝美國際貿易公司的總經理陸繼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坦言,從目前的情況看,今年企業出口最好的結果就是與2011年持平。蘇美達輕紡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永清也表示,目前很多外貿企業正在遭遇訂單減少和價格走低的雙重壓力,“外貿企業正在面臨最嚴峻的挑戰,特別是一季度,情況可能不會好”。
但也有觀點認為,年初的外貿數據並沒有太大的説服力。“今年春節和去年春節在不同月份,這會導致年初的月度外貿數據不具備可比性。”楊永清認為,外貿數據恐怕要從4月份開始才能看出比較明顯的趨勢。
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國際關係學系教授、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的預計則較為樂觀。他在近期發表的文章認為,2012年可能是入世以來外貿增長最慢的一年,不過,仍然能保持在15%以上。
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從今年整體情況看,外貿出口的增長估計在10%~15%之間。但一季度肯定會有明顯下降。“去年一季度的基數很高,這會導致今年一季度的增長有壓力。如果分季度看,去年我國外貿有逐漸下降的局勢,所以延續到今年一季度,情況可能不會太好。”
同時,他認為,大宗商品價格也是影響外貿的因素之一。“去年雖然我國外貿出口仍然有20.3%的增長,但價格上漲因素很大,如果去除價格上漲因素,我國出口增幅大約為10%。”談到今年出口形勢,李雪松認為,世界經濟不景氣導致需求減弱會導致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但歐美如果採用“量化寬鬆”的政策刺激經濟增長,則可能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升。“所以,大宗商品價格將會是兩種力量博弈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