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聲音】校園體育的筐有多大?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3日 1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過去兩個月,參加了幾個運動項目中心的年終活動,發現國內很多項目都面臨後備人才匱乏的困境。如何建立適合中國體育現有狀況的人才培養體系,成了一些運動項目管理中心迫切期待解決的問題。“進校園”也成為目前競技體育人才梯隊建設的希望所在。

  伴隨著“體育市場化”在中國日益受到推崇,中國競技體育原有的體制被逐漸打破,其中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受到的衝擊最大,故有的青少年運動員三級訓練體系基本瓦解,新的體系卻沒有建立。商業體育最大的特點是,只用人,不(培)養人,造成很多項目青黃不接。

  但是,把希望完全寄託在校園體育可行嗎?校園這個筐能否裝下這麼多期待?

  校園曾經是中國體育人才的搖籃,但隨著近二三十年“高考指揮棒”在中國教育中絕對權威的樹立,校園體育逐漸滑落為中國教育的軟肋,青少年的基本身體素質狀況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希望學校體育在競技體育人才培養上發揮重要作用,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在依然以升學率為主要評價指標的學校,讓體育(訓練)活動蔚然成風,不僅學校不情願,家長也會出來反對的。畢竟考大學是關乎人生發展的最重要事情。為改變學生體質而帶有強制性的“陽光體育”(每天鍛鍊一小時)推行好幾年了,但在學校的執行情況卻並不理想。

  第二是場地。因為器材和師資問題,有條件開展體育訓練的學校一般都在城市。但是現在不只是一二線城市,就連發達地區的縣城,學校用地也已經非常緊張,運動場地達標的比例並不高。依照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中小學校建築設計規範》規定,學校的運動場應該至少能夠容納全體學生做操之用,即中學每名學生平均不小于3.3平方米,小學不小于2.3平方米。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很多一二線城市中,學校運動場所的人均面積只有0.2~0.3平方米。整個學校找一個能劃60米跑道的地方都難,課間操還要分批進行,更別説開展球類和田徑訓練了。

  除了思想認識、場地短缺外,運動項目進校園還有諸多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師資力量、訓練器材經費、相互比賽交流的體制、學校人才輸送渠道如何與社會銜接等等。此外,最讓人擔心的還是校園能否為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打好基礎。在這些問題都還沒有找到有效解決的方案,校園能否重新成為競技體育人才的搖籃?當然是存疑的。

  在中國所有運動項目中,足球因為被作為體育界“改革突破口”而最先開始“職業化”,它也因此最先遇到人才枯竭問題,從而也是最先提出要走進校園的。從2009年啟動“足球進校園”活動至今,足球邁進學校的路程充滿艱辛,何時能夠有所成效,卻依然未知。在全世界範圍,足球都是青少年最喜歡的運動。“世界第一運動”進校門都這麼難,其他項目的前景可想而知。更何況,足球走進校園的時候,兜裏是揣著錢的──依照中國足球進校園的規劃,體育部門每年要為這項計劃拿出4000萬,用於支持1400多所小學、700多所中學開展足球訓練。兩年多了,中國足球後備人才的嚴峻形勢,並沒因此出現明顯好轉。

  總之,無論校園體育的前景多麼美好,我們還要等待事實出來説話。這個過程也許非常漫長。

熱詞:

  • 體育市場化
  • 體育部門
  • 體育訓練
  • 田徑訓練
  • 競技體育人才
  • 高考指揮棒
  • 足球後備人才
  • 足球訓練
  • 走進校園
  • 中小學校建築設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