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市民們一邊欣賞一邊記錄這些名家藝術品的信息
昨日,重慶最大規模的一次西方頂級藝術品展在三峽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首日即吸引了2000多人次參觀,參展人數創造了三峽博物館歷年來臨時展覽新高。
此次“古典與唯美西蒙基金會收藏雕塑、繪畫展”作為重慶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西方頂級藝術品展,匯集了歐洲19至20世紀初的呂德、羅丹、高更、雷諾阿等頂級藝術家79件頂級藝術品,其中雕塑56件,同時代繪畫23幅。
拍照忙
留住每件藝術品回家慢慢看
單反、手機、卡片機……難得一見的頂級展覽來到重慶,參觀的市民當然不會忘記留下影像。
72歲的於永泉是一名退休技術人員,進入展廳後,他就忙着擺弄手中的數碼相機,把每件藝術品以及文字説明都挨着照相。
於永泉説,重慶本土有如此頂級和大規模的展出,機會難得,只好多留些影像資料,回家去和好朋友一起慢慢欣賞。
淡定范
不拍照不做筆記只欣賞美感
相比於絕大多數參觀者忙着照相,也有一部分參觀者顯得很淡定。
70歲的文兆龍是企業退休人員,也是藝術愛好者,但他沒有帶相機,也沒有記筆記,而是在藝術品前靜靜地欣賞。
文兆龍説,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雖然不能像專業人士一樣完全地解讀出藝術品的內涵,但只要能夠自己從藝術品中找到美感,欣賞到藝術品的美麗,這就足夠了。
忘我
一呆6小時午飯都忘了吃
孔子聽音樂能三月不知肉味,看頂級藝術品也會忘了飢餓。昨日下午3點,當重慶晚報記者在展廳中遇到《革命軍》作者鄒容的曾孫鄒以海時,他正拿着一個筆記本,站在一尊雕塑前寫寫畫畫。
“我在這裡面已經參觀了6個小時了。”鄒以海説,他是《重慶晚報》的忠實讀者,當得知展出消息時,就非常激動。昨日一大早,他帶着前兩天的重慶晚報、相機以及筆記本,從南坪趕過來,從上午9點進入展廳後,他就一直在欣賞,連中午飯都沒有吃。
“《發現摩西》的用光很好,有陰暗對比,人物左暗右明。”鄒以海邊看,邊拍照,還認真地記下自己的感受。鄒以海説,他最喜歡的是羅丹、雷諾阿等人的作品,希望回去能夠寫篇相關的文章。
激動
群發短信邀約川美同學看展
“你們快點來啊,就在三峽博物館!”在展廳的一角,一個青年正在激動地打着電話。
他叫龐躍雷,是四川美術學院油畫專業的一名研二學生。“太震撼了!”他説,在專業學習中,自己已非常熟悉這些作品的印刷品。然而,當看到這些頂級藝術品的真身時,瞬間就激動萬分。
看到這麼好的展覽,龐躍雷也沒忘了自己的同學,他編了一條短信,給五六十個人群發,想讓大家都能夠感受到藝術品的力量和震撼。
重慶晚報記者 羅靜 張質 攝影報道
作者:羅靜 張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