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上海保護建築被"豪宅"是對全社會的鞭笞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0日 19: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光明觀察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新聞晚報》報道,上海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建業裏,在啟動修繕保護後,大部分被拆除重建,歷時三年,近期已經基本完成。然而昨日記者走訪發現,原本老百姓心目中的新地標卻變成了私家豪宅,原來的“修繕如故”也只能“留存風貌”。對此, 專家建議創新修繕不要拿保護建築做試驗。“應該先從一個一般性石庫門房子做起,積累經驗再推廣,而不是一上來就拿最好的優秀歷史建築來實踐。”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王偉強説道。(東方網 2月7日)

  保護建築一般是有一定地方特色、歷史或者有的直接被劃歸為文物一類進行保護。而就在前幾天據相關報道,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和建築教育家梁思成位於北京的故居也被拆除,梁思成後半生身心力行致力於對“老北京城”的保護,主張“反對天安門廣場擴建”等,其故居被北京市文物局認定為重要“故居”而進行管理使用。

  上海被改造成私人豪宅的這些建築是“民國”老上海的典型建築,其就像是北京故宮、天安門一樣都是先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巨大財富,他們代表著一定時期內的某些人的生活,代表著當時的中國,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對這些老建築進行保護值得肯定與尊重,也是有必要的。

  然而在文物局以及《文物保護法》等機構和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下,保護建築等還是眾目睽睽之下難免被拆除,被“保護性開發”、“搶救性開發”。相關保護管理機構和法律法規在保護這些需要保護的建築途中顯得蒼白而無力。那麼是什麼趨勢“開發商”趨之若鶩的對保護建築下手呢?萬事只為利。在現今各樓盤瘋狂漲價,房産業一片大好的前景下,這些位於黃金地段的保護性建築就成了開發商的眼中釘肉中刺,想方設法巧立名目進行各種“保護性開發”,甚至直接拆除建樓盤。

  在大力弘揚我們國家文化的今天,對諸此建築進行保護顯得更有必要。這些建築本身就凝聚了我們一代人的文化,每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我們國家現今文化來源的一部分,我們都是在傳承著先人門留給我們的那些文化,在現今“洋樓”橫行的年代,對老建築的保護就更為迫切了。我們不能把我們美好的文化給“拆遷”了,到時候知道文化的重要性又到處找文化,發掘文化,有現成的文化可供我們保護、學習、傳承,我們我們什麼不好好保護利用呢?

  總之,筆者認為建築物固然需要修繕保護,但是不管處於何種理由,類似梁思成故居以及上文所説的老上海建築的“保護性開發”、拆遷都是不可取的。我們對寶貴遺産的保護還有待遇加強,當前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保護機構已經不能阻止開發商對建築遺産的開發破壞,對此我們應該做點什麼東西了!(楊文學)

  (來源:光明網-光明觀察)

熱詞:

  • 文化來源
  • 豪宅
  • 上海建築
  • 保護利用
  • 建築進行
  • 建築遺産
  • 保護管理
  • 故居
  • 開發商
  • 保護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