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優勢”不等於“強勢”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0日 05: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京龍虎網-南京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劉翔和李娜雙雙落選後,中國體育已經連續第三年無緣“體壇奧斯卡”。自勞倫斯獎2000年創辦以來,中國體育雖然先後3次獲獎,卻從未獲得分量最重的最佳男、女運動員。一面是奧運金牌榜第一的“無與倫比”,一面是頂級體育獎項中的“默默無聞”熱與冷的反差,折射出中國體育在“金牌戰略”下的發展之惑。

  連續4屆奧運會金牌數持續增長,將中國競技體育推上了一個輝煌的頂點,而伴隨“金牌崇拜”的逐漸退燒,人們開始以理性的視角,審視輝煌背後的“金牌成本”和冠軍成色。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中國軍團金牌總數超過七成産自於跳水、舉重、體操、乒乓球、射擊和羽毛球六大傳統優勢項目。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田徑、游泳等基礎大項不見起色,“三大球”日漸低迷……而我們的“弱項”,偏偏都是世界體壇人氣最旺的主流項目。

  中國明星為何難獲勞倫斯獎青睞?林丹一針見血:“中國每年都會出很多世界冠軍,但這些項目不具有全球性,因此在評選中會很吃虧。”

  確實,“優勢”並不等於“強勢”。放眼全球,我們“承包”的金牌項目在世界範圍內影響有限,票房、收視率等市場指標更是與足籃網等主流項目相距甚遠。

  衡量一個國家體育實力的標準應該是多元化、國際化的。站在“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十字路口,中國體育面臨著從“以量取勝”到“以質取勝”的戰略轉型,只有擺脫對優勢項目的“金牌依賴”,提升基礎大項和主流項目的競爭力,才能肩負起與大國形象相匹配的體育使命。

熱詞:

  • 優勢
  • 優勢項目
  • 強勢
  • 承包
  • 勞倫斯獎
  • 金牌數
  • 金牌榜
  • 舉重
  • 收視率
  • 奧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