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培養軍訓“精神”比軍訓形式更重要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9日 12: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專稿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根據教育部網站5日公佈的一項文件,各高校要把軍事訓練作為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軍事技能訓練時間為2—3周,實際訓練時間不得少於14天。(2月6日《新華網》)

  從我國學生的整體體育素養及身體體能情況而言,的確不容樂觀。如兩年前美國俄克拉荷馬州胡佛小學與內地某小學進行了籃球交流,中國孩子的表現,讓美國小學老師克裏斯汀大吃一驚。克裏斯汀説,美國的孩子都喜歡運動,10歲的小學生不僅很多能投7米多遠的3分球,還能進行分組對抗賽。而國內的孩子們呢?在籃球場上基本上是“三不沾”。這並不是説國內孩子素質差,而是實實在在缺乏訓練和鍛鍊的結果。再聯絡聯絡早被人詬病的國內學生普遍“嬌氣”、“眼鏡多”、抵抗力差,自理能力差,以及缺乏艱苦磨煉意識的現實,都説明將軍訓列為大學生必修課的必要性。

  但在我看來,單純將軍訓及軍訓成績作為必修課,其意義依然是有限的。一者,我國大學生群體身體素質及狀況有著“底子薄”的社會現實。由於多年來存在的應試教育機制所囿,在單純和過度強調學生分數和知識技能的情況下,孩子們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參加課餘活動及體育鍛鍊,一些學校據稱為了學習成績、為了高考竟然將體育課全部取消;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之下,學生從早到晚沉緬于書本之中,學校和家長也早已習以為常。這樣的結果就是中學生升到大學之後,其體質和體力的“底子”極薄。體育技能及體質不會短期改觀,一個試圖增強體質的“軍訓”,由於處於“後期”和“末端”性質,未必能從根本上糾正學生體質差問題。

  其二,就軍訓行為和課程設置本身而言,其意義也不應高估。以四年大學生活為例,教育部門也僅設計了不得少於14天的訓練時間,這對增強學生體質也估計是個“毛毛雨”的結果。再者,大學之後呢?必修課通過之後呢?如果不能培養一個大學生公民自覺鍛鍊的意識,和主動提升身體健康與素質的意識,畢業之後也會很快將大學軍訓的“成果”揮霍掉,依然還是“弱不禁風”的學生樣子罷了。

  那麼,究竟如何看待教育部門的軍訓設計理念?以及如何真正增強學生體質素質,進而增強全民素質呢?説到底還必須“標本兼治”。要將軍訓的理念貫徹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不僅大學設計必修課,在中小學教育階段應同樣增強體育課的份量。讓大學生們的體質從中小學階段就“不虧”,才是增強體質的根本。另外,激勵學生們主動增強鍛鍊意識,還應著眼于應試教育的改革,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有更多的開闊眼界的機會,不僅能增強體質也能提升抗壓能力。教育部提倡軍訓理念值得肯定,但真正應提供的是開展軍訓和如何增強體質的這種“精神”,具備了鍛鍊和精神體質的意識和自覺,比單純形式意義的軍訓必修課更有價值。(畢曉哲) 

熱詞:

  • 軍訓
  • 教育部網站
  • 3分球
  • 底子
  • 增強體質
  • 必修課
  • 三不沾
  • 新華網
  • 精神
  • 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