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研究顯示:全球變暖導致的高溫天氣使小麥減産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9日 10: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環保頻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1年9月7日傍晚,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伏爾甘地區附近的草原,蜻蜓落在正待收割的麥穗上。圖片來源:planetark.org網站

  美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近日刊登的一項研究表明,極端高溫可能會導致小麥作物加速老化,産量減少。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養活全球迅速增長的人口變得更為艱巨。

  據路透社報道,科學家和農民們早已知道高溫會對某些農作物造成傷害。但這個以斯坦福大學為首的研究團隊,通過對小麥生長和衰老的速度進行跟蹤研究,揭示了農作物受到傷害的全過程。研究發現,由於播種期的不同,作物過快衰老導致糧食減産的幅度最高可達20%。

  論文的主要作者大衛-羅貝爾(David Lobell)和他的同事研究了過去9年印度北部小麥生長情況的衛星監測數據,對小麥在34℃以上高溫下的衰老情況進行了追蹤。他們發現,衰老的加速將導致小麥灌漿期縮減。

  羅貝爾表示:“新的成果就在於,我們對導致高溫減産的特定機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説,“我們決定看看這些影響是否真的在農地裏發生了,如果確實發生了,其影響程度是否足以引起人們的重視。結果證明,我們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氣候科學家們表示,極端高溫事件的發生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普遍,對農作物種植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小麥是世界第二大農作物,産量僅次於玉米。聯合國糧農業組織指出,2050年全球糧食産量必須增加70%,才能夠養活更多的,更加城市化和更加富裕的人口。

  小麥是一種對溫度十分敏感的作物,通常在深秋或初冬播種,在炎熱的夏季之前收穫。羅貝爾説,他們的研究結果將有利於幫助人們改進播種方法,提高作物的適應性。

  “培育耐熱品種是關鍵。可能的方法包括提高生長速度以避開極端高溫,或培育更能適應高溫的品種,或是這兩者的組合。”羅貝爾表示,“其中提早播種的一大挑戰是,大米等夏季作物必須在小麥播種之前收穫。”

  羅貝爾説,極端高溫並不是産量下降的唯一原因,但在炎熱的地方,這足以成為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2010年,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發現,若生長溫度在34℃以上,即高出平均水平2℃,小麥産量將下降一半左右。而日前發表在《自然雜誌氣候變化》的一項研究表示,雖然也會有弊端,但地球工程可以幫助降低氣溫和增加糧食産量。例如,美國斯坦福大學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肯-卡爾代拉(Ken Caldeira)和他的同事們發現,增加進入平流層的氣溶膠粒子來屏蔽地球,可顯著增加玉米、小麥和大米的産量。 通過兩個計算機模型,研究人員預測玉米、大米和小麥的産量可分別提高21%、14%和8%。不過,卡爾代拉也指出,地球工程可能會導致作物産量的區域性降低,且屏蔽效果不能阻止海洋酸化。 (賀嬌)

熱詞:

  • 小麥生長
  • 全球變暖
  • 研究發現
  • 氣溶膠粒子
  • 小麥産量
  • 研究團隊
  • 研究人員
  • 小麥播種
  • 全球糧食
  • 極端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