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圖文:銅綠山遺址與中國礦冶文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9日 03: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湖北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湖北日報訊 總顧問:著名學者、省社科院副院長、博導 劉玉堂

  本期專家: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副所長 張碩

  主持人:記者 張雲寬

  1973年,黃石大冶市銅綠山銅礦工人採礦作業時發現了一處古礦冶遺址,經數十年的發掘,出土了不同時代、不同結構、不同支護方法的豎井、盲井、斜井數百座,無支護豎井10多座,大小平巷近百米,以及不同時期的各式煉銅豎爐29座,古爐渣總量超過40萬噸,還有一大批勞動生産、生活用具。這就是在中國礦冶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銅綠山古礦冶遺址。

  銅綠山古銅礦的開採和冶煉技術已達到相當成熟的階段:在開採方面,古礦井大都分佈在含銅品位高的氧化富集帶內,説明當時找礦技術比較先進;開鑿有豎井、平巷與盲井等,並採用木支護結構進行地下開採,最深達到60多米,低於地下水位20多米。説明當時已成功地解決了井下通風、排水、提升、照明和井巷支護等一系列技術問題。

  在冶煉方面,從發現大量的豎爐來看,當時已掌握了鼓風豎爐的構築、爐溫的控制等複雜的技術,經對出土的粗銅和煉渣進行化驗,銅的純度達到94%,煉渣的含銅量僅為0.7%,已接近現代銅礦的冶煉水平。

  經研究,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始於商代後期,經春秋戰國一直延續到西漢,歷時3000多年,是迄今為止我國保存最為完整、採掘時間最早、冶煉技術最先進、生産規模最大的古礦冶遺址,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科學價值,有國外考古學家稱為“中國繼秦始皇兵馬俑後又一個奇跡”,還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源自銅綠山遺址悠久、發達的礦冶文明,同時也鑄就了湖北乃至中國礦冶文化的一座豐碑。兩千多年來,從銅綠山銅礦到大冶鐵礦,從孫策築爐到張之洞洋務建廠和盛宣懷成立漢冶萍公司,湖北大地上書寫了一部中國礦冶文化的精彩“大書”。

熱詞:

  • 遺址
  • 銅綠山古礦冶遺址
  • 支護方法
  • 豎爐
  • 豎井
  • 銅品位
  • 銅礦工人
  • 平巷
  • 煉渣
  • 盲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