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民生工程不是做給“上面”看的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8日 20: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目前正在全力打造一項“天字號項目”。該項目計劃投資61.3億元、計劃建設2.4萬棟溫室大棚。當地政府將其定性為進行産業結構調整的“民生工程”,然而當地部分群眾認為這是“敗家工程”──先期建設的38棟實驗大棚已經撂荒損壞,後來建設的6000棟大棚因為取暖成本太高、土壤不適合種蔬菜而無人問津,也只有不足200棟在投入使用,還是“給領導參觀用的”。(2月6日《中國青年報》)

  一項民生工程衍生出截然相反的官民解讀,在上級部門未做定論之前,孰是孰非尚難評判,這裡不妨用事實來説話:1330萬元建設的38棟實驗大棚已經撂荒損壞,後來建設的6000棟大棚只有不足200棟在投入使用,新建的兩處磚瓦窯未投産即馬上拆毀,建上百萬元的別墅當“種子商店”……鉅資在打水漂,百姓沒得到實惠,究竟算不算敗家,相信公眾自有論斷。

  民生工程成了讓民生氣的工程,背後的原因值得探討。有論者認為是領導幹部脫離實際、好大喜功造成的。有事實為證:林甸縣地處高寒地帶,發展大棚生産首先得解決冬季取暖問題,但大棚建起來了,供暖卻正在研究中,無論燃煤還是燒秸稈成本都太高,農戶賠了本都不願再搞下去;基地所在土壤為鹽鹼地,當地農戶稱“只能長莊稼,不能長蔬菜”,連農業專家也表示種植蔬菜“有難度”;在項目立項之初,時任林甸縣委書記崔瑩就確定了基調:“這個項目可行,但規模小了不行。”

  由此觀之,當地在規劃這個“天字號項目”時,確實存在忽視現實、違背規律及盲目求大的毛病,沉浸于勾勒“紙上宏圖”卻沒有耐心研究腳下的土地,以致虎頭蛇尾未興已廢。

  不過轉念一想,這些弊端果真是當地為政者無法避免的嗎?須知,官員的智商從來就不低,豐富的執政經驗更非我們這些慣於指手畫腳的普通百姓可比;還須知,這些都是經濟發展中的老問題,屢糾屢犯從不鮮見,林甸縣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不太突出的典型──規模遠超61.3億元的“敗家工程”早已不勝枚舉。

  前車之轍,後車不看,究其根源恐怕還是畸形的政績觀在作祟。換句話説,這些地方搞民生工程的初衷有問題。民生工程,顧名思義,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出發點與落腳點都該是民眾的生産生活。然而,某些地方官員卻把民生工程當成彰顯政績的“速升器”,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政績,一切都是做給“上面”看的。如此一來,規劃論證中難免忽略實際,行動過程中難免急於求成。能上馬的項目要上,不能上馬的項目也要上;能做大的項目要做大,不能做大的項目也要做大;能推廣的項目要推廣,不能推廣的項目也要推廣。林甸縣那200棟勉強維持運營的蔬菜大棚為此做了最好的注腳──給領導參觀用的。

  官員謀求政績並沒有錯,而且也是理所應當的,但政績觀卻有對錯之分。有的人為了政績而謀求政績,有的人造福一方而獲得政績,哪條路更寬闊並非沒有答案。

  (來源:紅網)

熱詞:

  • 林甸縣
  • 做大
  • 天字號項目
  • 敗家工程
  • 民生
  • 政績觀
  • 中國青年報
  • 撂荒
  • 農戶
  • 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