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莫讓社會底層行善者孤單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8日 08: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武漢環衛工許服英清掃路面時發現一個手提包,裏面裝有3300元現金等物品。她沿路尋找失主,先後有十余人圍觀冒領,甚至有男子還伸手過來試圖翻袋子。許服英擔心被搶聯絡到了城管局,最終在城管局的幫助下,聯絡到了手提包的正宗失主。(詳見2月6日《武漢晚報》)

  一個遺失的手提包,居然能讓十多人現出人性醜惡的一面,當今社會因為過度拜金而導致道德良心之淪落由此可見一斑。令人欣慰的是,在這個社會的底層,還有這麼一群人,仍苦苦地堅守著社會道德的底線,他們助人為樂,卻不求回報。雖然他們弘揚道德的聲音非常微弱,卻可能是這個社會美德回歸的火種。就像許服英,其丈夫在紙坊打工,孩子還在讀高三。3300元相當於許服英3個月的工資收入,但許服英説:“別説3300元,就是33000元,我也不會拿!”

  無獨有偶,姚珍修是靈山縣人民法院的一名普通清潔女工,她每個月的收入微薄。2011年12月12日上午10時許,她在自己的責任區打掃衛生時,撿到了一個錢包,內有數千元錢,要知道,這比她幾個月的薪水還多,在周圍沒有任何人的情況下,她馬上呼叫正在一樓電梯口內值班的法警勞陽和李好,叫兩人過來一起當面見證拾錢的經過,隨後姚珍修和兩名法警將拾到的錢包一事向院領導進行了彙報,並上交到了法院紀檢組。由法院通過多種方式尋找失主。

  筆者在百度搜索了一番,發現近年來清潔工、打工者等經濟困難群體拾金不昧之事可謂多如牛毛。這個群體,每天都默默無聞地做著大量善事,他們才是社會道德主要的踐行者和捍衛者,保護他們的美德,才能保護整個社會的道德根基。

  自古以來,富貴者稱賢之事可謂不勝枚舉,但平民百姓卻罕見道德模範。為何呢?司馬遷有著精闢的見解,那就是“富貴者們憑藉較高的社會地位,擁有各種優質的社會資源,比如順風而呼,聲非加疾,其勢激也。”就像當今的富人,只要為社會捐款扶貧,往往就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但是,富人的數量畢竟有限,富人們的道德善舉也很有限,他們所做的善舉基本都以捐錢為主,但更多的善舉卻不是金錢能解決的,而需要個體的力量,比如扶起跌倒的老人。何況,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富人已被證實財富取之無道,名不正則言不順,他們不僅失去了道德楷模的地位,還極大地破壞了社會道德氛圍。因此,平頭百姓的善舉才能當之無愧地扛起對弘揚社會美德的大旗。這或許也是媒體近年來越來越關注底層社會善舉的一大主要原因吧。

  其實,要讓道德之光普照亦非難事。人性本善,無論貴賤。人們如果不是顧慮太多物質利害關係,都會善善惡惡,正如在小悅悅事件中,那個救人的老阿婆陳賢妹所言:“這不是什麼高尚不高尚,説高尚的那些是假話,因為幫助別人本來就是很平常。”陳賢妹説,“一個人看到別人受苦,如果不幫,自己良心都過不去。在我們農村,你幫我,我幫你,每個人都會幫人的,也不止我一個。”

  對於任何人來説,只要有心行善,“勿以善小而不為”,便可迅速在社會上形成一種積德行善的良好氛圍。適當的時候,由政府部門出面,大肆表彰善舉,批評不德行為,從而樹立統一的社會道德觀。

  在這個利益競爭紛繁複雜的年代,要想切實有效地弘揚美德,請從保護社會底層的美德開始吧,讓他們不再因行善而感到孤單,乃至於擔心撿到手裏的財物會遭明搶。

熱詞:

  • 許服英
  • 社會美德
  • 行善
  • 底層社會
  • 社會底層
  • 武漢晚報
  • 社會道德
  • 尋找失主
  • 手提包
  • 法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