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王垚烽:“限高”海鮮價格不如規範海鮮市場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7日 23: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宰客門”風波又有新進展:2月2日,三亞市公佈了包括魚類、螺貝類、蝦類、蟹類在內共近70種海鮮的銷售參考價。遊客若發現海鮮排檔不按最高銷售價格標價,可撥打電話向物價部門投訴。3日,三亞工商局已經在“海島漁村”海鮮排檔,查獲了網友在微博上貼出的“萬元賬單”單據,並已經移交三亞市物價局立案查處。(2月4日《廣州日報》)

  與三亞官方預期的不同,銷售參考價名錄一經公佈,不僅沒有迎來公眾的普遍叫好,反倒“收穫”了一片驚詫、喊貴之聲。諸如“官方定價都這麼貴,比新馬泰港都要貴啊”的留言在網絡上隨處可見。筆者仔細瀏覽了一下這份《三亞市海鮮品社會平均批發參考價格(部分)》,發現多數海鮮的價格都在每市斤百元以上,必須承認,這個價位已經遠遠超出了多數國人的心理預期。

  不過,相比網友對於銷售參考價是否合理的熱議,筆者更關心的倒是限價措施本身。因為相較于無良商家的漫天喊價,“限高”——這種以行政手段干預商品定價的做法,對於市場經濟的危害無疑更大。

  眾所週知,餐飲業是一個充分市場化了的競爭行業。按理説,不應該存在漫天喊價、強買強賣等現象。而作為建設中的“國際旅遊島”,海南之所以仍舊頻頻爆出各種宰客醜聞,其原因主要在於當地市場環境的不規範,法律體系的不健全,尤其是行政監管的不到位。這些問題若不得到有效改進,那麼再多的“限價令”都可能淪為一紙空文。這也就是為什麼儘管早在1月26日,三亞市物價局就對墨魚、軍曹魚、包子螺的最高售價做出了明確規定,但在隨後爆出的“萬元賬單”中,它們的售價無一例外全部超標。

  事實上,這種求諸行政干預的做法,不僅無法重樹有序的市場競爭,形成合理的價格決定機制,而且還會留下許多後遺症。一方面,與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相比,行政性“限高”的做法人為色彩過於強烈,價格高低主要由政府説了算,很難及時反映市場的供求變化,也不利於餐飲業有序競爭機制的形成,更為權力尋租打開了方便之門。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成為某些不良商家暴利“正當化”的“附身符”。就像一些私企業主將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資標準當成員工的“標準工資”一樣,最高售價難保不成為個別海鮮店的“標準定價”。

  總而言之,處理海鮮價格畸高這一沉疴難題,三亞當地政府部門的正確做法,不應是拋棄市場這個手段,取而代之以行政干預,而是盡可能地完善它、規範它。可以説,現在的問題不是競爭過多了,而是公正、公平的競爭太少了。一句話,“限高”海鮮價格不如規範海鮮市場。

熱詞:

  • 海鮮價格
  • 限高
  • 海鮮市場
  • 三亞市
  • 廣州日報
  • 收穫
  • 標準工資
  • 喊價
  • 排檔
  • 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