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光明時評:推廣農業科技更需要立足基層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7日 22: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林 方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科技日報》報道,作為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貴州省長順縣財政入不敷出。但該縣科技局立足科技富農,推行科技幹部親自領辦農業産業化項目等一系列政策,使特色産業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頭戲,從農戶發展需求入手,在較為困難的經濟和科技基礎上,走出了一條令人讚嘆的科技致富之路。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2月1日正式公佈,“三農”工作再度成為全國媒體關注的焦點,與往年有所不同的是,科技此次被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農業科技如何與農業生産相結合?或許長順縣的發展經歷能給我們啟示:發展農業科技不僅需要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更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立足基層,推動科技成果與基層實際結合。

  在人們的印象中,科技、創新都是高精尖的代名詞,“面朝黃土背朝天”則是農業在人們心中的老印象。因此,發展農業科技,在現有條件下,在一些地方容易産生曲高和寡的結果。這其中,有些科技成果不適合農村實際是原因之一,但農業技術推廣不力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限于我國廣大農民的科技水平,如何將最新的科技成果運用於農業生産,是擺在農業科技推廣面前的難題。而農業推廣條件不佳、待遇不高的現實情況,更阻礙著更多的科技人員投身農技推廣工作。這些問題,導致不少地方人才匱乏、隊伍不穩,農村缺少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點對點服務,最終讓科技成果落地農田成為奢望。

  反觀長順縣,科技富農之路之所以走得通、走得好,不僅因為當地科技部門選準了路子,依靠特色産業帶動發展,並積極尋找科技成果支持,還在於當地科技幹部能夠親自走進田間地頭,尋找科技與農業的結合點,並積極從地方科技人員那裏尋求技術幫助,使農業技術真正成為農業生産的第一推動力。

  發展農業科技,本質上是讓科技惠及民生。因此,農業科技創新是覆蓋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創新過程。檢驗農村科技發展成效,最終要看科技成果能否在田間地頭落地開花,能否讓農民增收、得到實惠。在整個創新鏈中,實驗室的創新成果是起點,創新成果與農村實際結合則是創新鏈的最後一環。在這個環環相扣的過程中,每個環節都能決定整個創新活動的效率。

  因此,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落實“一號文件”精神,不僅要改善實驗室條件、增強科技人員配置,催生出更多符合農業需求的科技成果,更要重視基層科技推廣工作,形成機制、投入力量,加強農技推廣隊伍和基層科技力量,使科技成果能真正走到農村、落地農田,開出現代農業的花朵。

熱詞:

  • 基層
  • 農業科技創新
  • 農業科技推廣
  • 科技成果
  • 一號文件
  • 農業生産
  • 地頭
  • 三農
  • 田間
  •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