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張愛玲的元宵節:一個人看月亮心頭涌現身世之悲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7日 21: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元宵夜,一年中的第一個月盈之夜該是歡愉美好的,可每每品讀張愛玲,發現與張愛玲有關的元宵節總帶有那麼幾分哀婉與悲愴。這或許與張愛玲孤僻善感的心性有些關係吧。

  那是1945年的正月十五。送別好友蘇青後,張愛玲獨自一人踱步到黃昏的陽臺上,驟然看到遠處的一棟高樓,邊緣上印着一大塊胭脂紅。她以為是玻璃窗上落日的反光,等定睛細看,才發現是元宵節的月亮,仿佛被凍住了,有雲朵緩緩地飄過來,在圓月上遮出一片陰影。晚煙裏,看到微微起伏的上海邊緣,看著清寒夜空中緩緩上升的月亮,張愛玲心頭立馬涌現出一種鬱鬱蒼蒼的身世之悲。淪陷都市的短暫浮華、人類文明的末世體驗齊聚心頭。她不禁感喟:這,就是亂世。20世紀40年代的孤島上海,可不依然是紛蕪雜沓的亂世?

  類似的浮生之痛,再次出現是在1962年的元宵節前夜。1962年春節過後,張愛玲在香港等待《紅樓夢》拍攝的最終消息,不料因故擱淺。而此時遠在洛杉磯的丈夫賴雅卻中風在床,病情加劇。香港之行的美好希望終化為泡影,她和賴雅的生活又陷入朝不保夕的窘境。41歲的張愛玲整日憂心忡忡,連夜失眠。元宵節前夜,天空中懸着顆紅色的滿月,靜靜輝照人間。張愛玲獨自站在公寓頂層的黑暗中,看著遠處的九龍萬家燈火,自己卻感到一種深入骨髓的落寞。清淚滑落,滴上襟袖。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她的許多心事和痛苦,連遠在大洋彼岸的賴雅也無法理解。疲憊的張愛玲最終還是於3月16日飛離香港。當晚年想起這樣一個孤寂的元宵節前夜,她還會潸然淚下吧?

  生活中的微小一幕,也會讓細膩敏感的張愛玲聯想起元夜的煙火。那是上海剛遭受空襲後不久的一個夜晚,在常德公寓頂層65室。寂然的張愛玲坐在火盆邊烤火,常把炭基子戳碎,這時總有非常溫暖的一剎那讓她無限欣悅。炭屑發出很大的熱氣,星星紅火,散佈在高高下下的灰堆裏。這讓她想起唐宋燈市的記載,她覺得頗像山城元夜放的煙火。煙火的絢爛轉瞬即逝,不能長久,火盆裏的火、楊梅似的紅炭基也不長久,她總捨不得弄碎,只是怔怔地望著它。

  張愛玲還曾用元宵節來比喻別人的詩文,真可謂匠心獨具。1946年11月,張愛玲贈送給唐大郎一本《傳奇》增訂本,在該書封面的背頁對唐大郎的詩文有段評論:讀到的唐先生的詩文,如同元宵節,將花燈影裏一瞥即逝的許多亂世人評頭論足。於世故中能夠有那樣的天真,過眼繁華,卻有那樣深厚的意境……我雖然懂得很少,看見了也知道尊敬與珍貴。您自己也許倒不呢!

  張愛玲對於別人向來是吝惜溢美之詞的,不過這次卻一反常態。可能一是對唐大郎的感激(《傳奇》增訂本能夠出版唐大郎功不可沒);二是對他詩文的率真灑脫、意境深厚真的是“心有慼慼焉”吧?原本唐大郎是想把張愛玲這則題詞作為他準備出版的《唐詩三百首》一書的跋文,可惜《唐詩三百首》未能付梓,這打算也就落了空。不過這段妙評卻成就一樁文壇佳話,讓人印象深刻。

熱詞:

  • 張愛玲
  • 常德公寓
  • 月亮
  • 傳奇
  • 唐詩三百首
  • 身世
  • 元宵節
  • 紅樓夢
  • 詩文
  • 意境